无谅666 作品

第310章 认祖归宗!得宝箱!嬴政:太子的旨意便是朕的旨意!(第2页)

    “大秦第三十九代后裔,赵氏嬴灵。”

    “大秦第三十九代后裔,赵氏嬴武。”

    ……

    “参见大秦历代先祖!”

    所有赵封的儿女都纷纷高呼道,声音也是十分清脆。

    “宗谱已入。”

    “赐身份玉蝶。”韩非大声道。

    只见众宗族弟子手持玉蝶,先是来到了赵封的面前,恭敬将玉蝶呈在了赵封的面前。

    “太子殿下,这是你的身份玉蝶。”

    赵封接过玉蝶一看,就是一个玉佩,正面为嬴,反面为封。

    象征着赵封的身份。

    紧随着。

    赵颖,还有赵封的一众子女都获得了身份玉蝶。

    “认祖归宗礼毕。”

    随着身份玉蝶赐予后。

    此番认祖归宗大典也算礼毕了。

    毕竟。

    这一礼并没有那般繁琐。

    赵封都已经封为太子了,这也是走一个过场。

    “自今日起。”

    “孤为赵氏嬴封。”

    赵封转过身,面朝满朝文武。

    “臣等参见太子殿下。”

    “恭贺殿下认祖归宗。”

    满朝文武纷纷高呼道。

    “恭喜宿主溯源认祖归宗,奖励四阶宝箱一个。”面板此刻提示道。

    “这竟然还有宝箱奖励。”

    “果然。”

    “华夏认祖归宗为大礼,或许这也是无形气运加身了。”赵封心底暗想道。

    此番。

    他又有了两个四阶宝箱了。

    “诸卿,前往朝议大殿议事吧。”嬴政开口道。

    ……

    朝议大殿。

    百官临朝。

    嬴政端坐王位。

    赵封站在了阶梯之上。

    “诸卿。”

    “国策施行如何了?”

    嬴政目光落在了韩非等臣的身上。

    四项国策施行,大秦国本。

    这是关键。

    “启奏陛下。”

    “经近月时,臣与诸位丞相府合力而为,已经研究出吾大秦新字的雏形,请陛下一阅。”

    韩非拿出了一封布帛,上面则是新研字。

    “呈上来。”

    嬴政一挥手。

    一旁侍奉的寺人立刻快步走下去,恭敬呈奏。

    赵高离开后,侍奉嬴政左右的寺人自然是重新选择了,一个昔日被赵高针对的寺人,如今成为了后宫的中车府令。

    当然。

    这也是嬴政故意为之。

    以此来清理赵高曾经在后宫安插的人。

    效果不错。

    嬴政打开这布帛一看。

    看着眼前的新字,满意的点了点头:“不错。”

    “此字相比于我大秦的字,还有诸国的字更为简单,而且与诸国之子相仿,凡我华夏族人识字的必可认出。”

    “韩相费心了。”嬴政夸赞道。

    “能够得陛下与太子看重,让臣开创新字,臣自当全力以赴。”

    “此字合适,那臣就全力以赴开创,争取在三个月内让新字成型。”韩非立刻道。

    “准。”

    嬴政大手一挥。

    “其余诸卿呢?”嬴政又看向了其他重臣。

    “启奏陛下。”

    “车同轨,有序进行,此事需各地官府律令,一步步施行。”

    “行同伦,也在有序进行。”

    “度量衡,如今吾大秦负责商贸,负责民间诸事的官吏已经逐步施行,正在统一吾大秦内的尺寸,重量,长短。”

    李斯,尉缭等臣纷纷开口道。

    “很好。”

    嬴政满意的点了点头。

    “天下书籍,天下铜铁,兵器收缴如何了?”赵封出声问道。

    “回陛下,回太子。”

    “此事臣已经传达天下官府,以各方郡府,各方县衙为部,收取天下书籍与兵器。”

    “除此外。”

    “还需各地军队助力,否则凭官府力量还不足。”韩非禀告道。

    “国尉。”赵封开口道。

    “臣在。”王翦立刻道。

    “此事国尉多上心,如若在收缴书籍与铜铁兵器过程有阻,国尉需调兵驰援便调兵。”

    “四大国策,收取属于与铜铁关乎吾大秦国本。”

    “不容有失。”

    “如若有人反抗,重惩。”赵封冷冷道。

    “臣领命。”王翦当即一拜。

    “父皇。”

    “儿臣还有一事。”赵封转过头看向了嬴政。

    “封儿,你说。”嬴政微微一笑。

    “隗状已下狱,朝堂之上参与行刺诸官吏也是如此,朝堂群臣已有所缺,还需调任官吏。”

    “除此外。”

    “儿臣还要在新设一个上卿之位。”赵封说道。

    “新设一个上卿?”

    “此上卿,封儿是准备安排重任?”嬴政笑着问道。

    “的确。”赵封点了点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儿臣要设的这一个上卿不仅仅是官位,更是主管一个职权。”

    “此权名为工。”

    嬴政点了点头:“封儿,你继续说,朕听着。”

    “神州分裂八百载,为何吾大秦能够一统天下?”

    “诸卿,可有所想?”赵封扫视朝堂一眼,问道。

    “吾大秦变法有成,军功制让吾大秦子民人人皆有机会位极人臣,出人头地。”

    “哪怕如太子,昔日也是依军功制而上,才能与大王相认。”李斯当即说道。

    “军功制是一部,让吾大秦锐士勇往直前,悍不畏死。”

    “但更为关键的是吾大秦的军械兵器。”王翦思虑一刻后,大声道。

    “国尉之言,吾也认同。”

    “或许这就是太子殿下所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吾大秦兵器军械相比于诸国,更利,更强。”

    “弓箭射得更远,矛更为锋利,盾牌更为坚固,投石机也放的更远。”韩非也赞同道。

    “不错。”

    赵封点了点头,继而道:“孤要增设的这一部,便是主要负责工,负责器,不仅仅是吾大秦的军械,更有关吾大秦的民生所用,乃至于造字,成书所用。”

    “此责,此位。”

    “需要一能臣。”

    “诸卿可自荐,能力为先。”赵封缓缓开口道。

    闻言!

    朝堂之上不少大臣都带着意动之色。

    显然。

    这一个新设的上卿必然是重位,更是得到太子重点关注的。

    当然。

    被太子关注,如若做的不够好,那必然是要受到惩处的。

    这么久了,朝臣自然也知道赵封这个太子的手段,这绝对不是什么柔弱的。

    所以想到这,许多朝臣就算有心,也是望而却步了。

    “启奏太子。”

    “臣倒是有一个人才举荐,他极善工事,更善治理。”

    萧何此刻站了出来。

    “谁?”赵封笑着问道。

    “沙丘郡守,陈平。”

    “他原在魏国出仕为官,臣看其能力不俗,故而在年前将之提至沙丘为郡守,对于他,臣还是有些了解的。”萧何恭敬说道。

    “沙丘。”

    “倒还真的是吾大秦的福地。”

    “一则养育了朕的封儿,二则给朕出了严兵,萧何两位人才,如今竟还有一人。”嬴政大笑着说道。

    “陈平,历史上刘邦的重要谋臣,掌军械,让汉军军械了得,原来此刻就已经现行了。”赵封心底暗道。

    随即。

    “既是萧卿举荐,孤,自当用。”

    “传孤旨意。”

    “召陈平入都,孤封他为上卿,主掌工事之权,不仅仅是军械工事,更掌民事工事。”赵封沉声道。

    “臣领旨。”萧何立刻道。

    “除此外。”

    “昭告天下。”

    “广发招贤令。”

    “凡吾大秦子民,凡有一技之长者,能工巧匠,铸兵器,知水利,识字断文等,皆可入咸阳,孤会亲自审阅,择才而用。”赵封又紧接着说道。

    众臣目光看向了嬴政。

    “无需看朕。”

    “朕再说一遍。”

    “在大秦内,太子执掌一切军政,太子的话便是朕的话。”

    “太子的旨意便是朕的旨意。”

    嬴政沉声说道,带着毋容置疑。

    “臣等谨遵圣旨。”

    群臣齐声道。

    “好了。”

    “今天下初定,重中之重在于稳国本,定民生。”

    “四项国策为本,诸卿还需合力而行。”

    赵封对着满朝交代道。

    “谨遵太子旨意。”群臣高呼。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