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和米酒 作品

第298章 另一个“爷爷”

两天时间,林飞扔出去一万块的外汇券,总算是把荣城的毒蛇给扫平了。

果然专业人士出手,效果立竿见影。

姐姐打电话说,现在不光监视家里的人没了,连到商店瞎转悠的二溜子也少了,眼睛里非常干净。

林飞问了好几次老马,那帮人都被弄哪儿去了,老马咬死了不说。

“你不说我也能猜到,出于纪律,杀人肯定不行。那要么是扔精神病院去了,要么就是弄到哪个监狱里去了。”

老马不应声,他最后的神秘感必须保持住,要不以后就没面儿了。

这几天,宾馆周围开始有预想中的陌生人出现,打着收购古董的名义,在周边瞎转悠。

老马还特意去试了试手儿,对方纯棒槌,连工艺品和古董都分不清。

盯梢的人已经安排下去了,只要他们对上线进行联系,顺藤摸瓜,这个瓜早晚能被逮到。

俩人没啥事儿,在宾馆喝喝小酒,去大明湖听听戏,或者上禹王街看看古董摊儿。

济南这帮人不聚堆儿,槐荫区和天桥区勉强算一片,其他地方的,都各玩各的。

甚至,像历城和历下区,直接就跟外县市打成一片。下乡的多,进城的少,东西都在野集里交易。

老马吹牛逼,说他考证过,这是一种源于清末民国传下来的习惯。那时候兵荒马乱的,城里面更容易遭劫,甚至进城门还得被勒索,于是着急用宝贝换钱的,就直接在城外的小河滩儿或者某个村子聚集。交易完了,一哄而散,官兵还是土匪都管不着。

后来,这个习俗就传下来了,以前历城和历下就是郊区,所以人家还依着老规矩。

城里面确实没啥好货,林飞一个烟台人,以前也没见过好东西。到了老家,正想开开眼,结果见到的都是出土的玩意儿,多瞅一眼都晦气。

济南从明末多遭劫难,世家大族躲在县城里定居,这济南城真没什么宝贝。

但架不住本地历史悠久,家里没宝贝,土里还没有么。

饭都吃不上了,就有人琢磨上挖土的买卖,这一挖一个准入,玉器和陶器遍地,把行市都给打低了。

林飞的本意,是收点高级的文房四宝拿回去,到时候装点一下家里,也好跟人吹吹自己家学渊源,祖上是书香门第。

结果,古董摊儿上,连砚台都是挖出来的,他哪敢往自己的别墅里摆啊。

书画倒是买了几张,都是清朝文人留下的,画的大明湖和趵突泉,凑合着用也不是不行。

老马想带他去乡下转转,不过他可不敢。

这地方又穷又野,万一被人勘破身份,梁山水泊八百里,他的游泳技能可保不住命。

这天下午,正在家闲着无聊呢,教授登门拜访了。

大哥意气风发,信心十足,连额头都是锃亮锃亮的。

“林处长,幸不辱命,我已经帮你破译好了!”

老马差点没把下巴惊掉了,林飞也呆若木鸡。什么情况啊,这家训里真有秘密,不会又是你个文学教授来忽悠人的吧。

“你确定,是在我提供的笔记里,找到的秘密?”林飞不可置信。

教授极其自豪,挺胸抬头,背着小手。“我山大学子,天赋其才,如此雕虫小计,破译起来如同牛刀杀鸡。经过我文学系和数学系共同努力,耗时三天,已经把这本《林氏家训》研究的完全通透了。”

“那您赶快费心给讲讲吧,我们洗耳恭听。”

“令祖,起源于洛阳大族,元朝灭金,迁入福山做盐官。历经十二世,传到清末,因为当时族长开明西学,送子弟往东瀛求学。归国之后,开办实业,于烟台城中办新式盐场一座。不料当时匪患迭出,加之日寇侵我国土,导致生意难以为继,后来全家迁往漳州,归于南方林氏金水堂。独留下一支,就是你的爷爷林茂才,他当年没有留学,一直看顾祖产和祖坟,跟当地的诸多势力交道很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