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媳妇的养成(第2页)
学校有六大学科,二十几个细分专业,还跟港大和中文大学有些高阶学位的联合培养。现阶段,主要还是文理学院的方向,渐渐正在加强商科和法律,这两个专业的市场就业前景好一些。
俩人到处溜达,教学楼里不单有教室,还有自习室、小图书室、茶水间、小汇报厅什么的。
看了一圈,丫头的兴致越来越低,她想象中的那种青春飞扬没出现,倒是看见了一群群的书呆子,小学究。
林飞猜到原因,也不劝解。浸会虽然是教会学校,但也属于是私校的一种,学费昂贵着呢。而且,这类学校一向严谨,死板。
大家花几千块一年来读书,绝对不是为了搞对象的,更不可能为了办派对而荒废学业。
港岛毕竟不是美国,经济发达的程度,远远不在一个维度。
有一个参数,叫做劳动供养率。
就是一个劳动力可以通过工作供养几个非劳动力。也就是说,一个家庭中一个人工作,能养活几口人不工作。
此时,美国平均四点几,个别州或者城市,能超过六。
而亚洲地区,即便最发达的日本,这个数字也不过才刚超过三。像韩国和台湾这样刚经济加速的地区,也才到二点五左右。
港岛,这个数字是二,也就是说一个拿平均薪水的劳动力,只能养活老婆跟一个孩子。
普通人上大学,绝对是要做书呆子的,好好读书,学到知识,拿到学位。然后赶快找个好公司,尽快升职赚钱,这才是常态。
录像带电影里的那种美式校园,也只是赶上了美国经济的黄金期,中产阶级大爆发而已。
不用再过太久,马上美国学费也要涨了,随着地产收割机跟股票收割机进场,美式中产将掉进下一个金融陷阱。
参观进行到最后一项,学校食堂。
照理说,这个连宿舍都不提供的学校,也不该弄几百平的空间去做什么食堂。
反正周边商业也比较发达,学生们的就餐完全不是问题。
这个困惑,刚一进门林飞就得到了答案。这哪儿是食堂啊,简直就是教堂,人家浸会学校不是白叫的,总得传递上帝的福音不是。
餐食全是英式的,炸鱼、炸薯条、奶酪、牛奶、蔬菜汤。没什么好看的,他对这东西一点胃口都没有。
丫头非要试试,上窗口点了两份,俩人一边吃一边吐槽,一顿饭没吃完,估计要把食堂的厨子都得罪完了。
从学校出来,丫头又开始查找公交路线。虽然她新家离着并不远,也有三四站路的距离,不过总有下雨阴天的时候,还是要坐车的。
林飞本想推荐她买辆自行车,不过现在是冬天,穿着大衣确实骑行不太方便。
至于,为什么不买汽车,那实在是因为太贵了。
即便以林飞现在的身家,一辆奔驰或者宝马,也是绝对的奢侈品。这年代的二十万,都够买套公寓房了,林飞舍不得。
再说,他现在到处用钱,还没有进入到消费阶段,真买了车到时候还得从银行借钱。
“以后你周末还是要上班的,我让拍摄都给你集中到一个时段。”
“啊!.....好的,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