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家大院(下)32(第2页)
说抢大锅饭有讲究,到底是什么讲究呢?就以大馇子粥为例吧。
挤上去先舀小半碗儿,怎么是舀呢?
等勺子盛,跟排队没有区别,就直接把二大碗伸进锅里舀。
先舀小半碗儿,就站在锅灶旁边吹边吃。
因为粥热,必须得边吹边吃,等吃完这一点,便赶快把碗盛满,这样至少能多吃半碗。
要是最开始就盛满,盛的多,凉得慢,吃得也慢,等这一碗吃完了锅就见底了。
有一次队里做的是高粱米饭,土豆酱,整整两大锅。
屯子里有个说书的叫张宝,都是农村人,哪有机会把孩子送出去学,都是自悟的。
张宝长得五大三粗,可是没劲儿,干农活儿一般。
他就爱说书讲古,没事儿就爱琢磨这个,只要闲的时候就出去说书,他是连说带学,走到哪儿都让本地人把当地的传说讲一讲,回来没事在那里寻思,哪些情节好,能加到自己的说书里,这一来二去在本地还挺有名,你不但说,还唱,相当于大鼓书,所以每次还要带着一个弹弦的,上坎的姜殿臣就会拨拉几下三弦,二胡也能拉出调,他们两个就搭了伴儿。有时冬闲了,就出去赚点小钱儿,有些小队就把他们请去,也算是个文体活动,东北人好听这个。夏天唱蹦子,冬天就听说书。
张宝刚进社里时什么也不太懂,刚听别人说吃饭要抢,一看这两大锅的饭菜,高兴坏了,赶快盛,生怕抢不上。
把土豆酱浇在高粱米饭上,赶快吃了一碗,基本上都没嚼,看饭和菜都还有,就赶紧又成了一大碗。
这次别人都慢慢吃没有抢,为什么呢?高粱米饭和大碴子粥不一样,那可是硬东西,这是大锅焖的,多少不太熟,有些夹生。人们都细细嚼慢慢咽,这玩意儿伤胃呢!
张宝还当着吃别的一样抢着吃,等感觉到饱时,他已经是吃了五碗,别人吃得快的也只是吃了一碗饭一碗土豆酱而已。等过了一会儿,他就受不住了,躺在地上叫唤。
高粱米饭在肚子里胀开了,肚脐上面鼓起好大一个包。他捂着肚子嚎,别人都吓傻了,没见过这阵仗。知道是吃多了撑的,可怎么处置,不知道,都干瞪眼。
整个东铁大队就一个赤脚大夫叫赵长林,白白胖胖的,说话也慢慢悠悠的,是自悟的把脉,看书抓药,那个时候医生缺,大队部就让他管整个大队的看病,还单独给了他一间房子。
人们都说不行找小赵吧,可远水也解不了近渴呀,去上坎找人再返回来,最起码得一个钟头还算快的。还不知道小赵在不在家,要是不在家就更糟了。
大伙的眼睛不约而同地瞅向了建国,开始闹红卫兵时建国不愿意参加,就不吃饭装病,一下子把胃给弄坏了,所以见到好吃的他也不敢多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