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石坚 作品

第621章 南宋君臣明争暗斗,秦桧遇刺,苏定方抢马

  【秦桧的谋逆心思,并非无迹可寻。】

  作为皇帝,赵构平日里和臣子们接触的途径也就三种。

  外朝,内朝,以及经筵。

  外朝,就是文武百官都参加的大朝会。

  秦桧通过任用自己的党羽担任副宰相(参知政事、枢密使)、侍从以及御史台谏官,控制了外朝。

  内朝,就是皇帝的内宫。

  秦桧通过结交张去为,王继先等人,获得了内朝之中赵构的一举一动。

  经筵,就是指皇帝平日里召集大臣进行讲经,通过大臣们对理论的讲述来体会治国道理。

  秦桧的儿子秦熺身兼侍讲学士,每次经筵必定出席坐镇,让讲经的大臣们战战兢兢,不敢说秦家父子一句坏话。

  讲官陈鹏飞对秦氏父子专横跋扈的行径极为不满,几次在讲经中用各种典故暗示赵构。

  秦桧一怒之下,直接命令手下御史上弹劾奏章,将陈鹏飞流放岭南。

  此外,为了控制赵构,秦桧还非常忌讳参知政事们单独奏对。

  章夏靠巴结秦桧上位,但仅仅是因为单独和赵构进行了一次奏对,秦桧就怀疑章夏是在说自己的坏话。

  章夏奏对完毕之后,才刚刚从皇宫回到家中,弹劾章夏的御史奏章就已经送到了政事堂。

  章夏免职之后,其他被秦桧提拔起来的参知政事们对单独奏对这件事情畏之如虎。

  甚至出现了赵构特地召见某个宰相单独奏对,这个宰相就会立刻称病在家,至少半个月才重新回到朝堂的奇葩之事。

  至于在外朝大朝会时,任何人胆敢说秦桧一句坏话,那秦桧的大量党羽便立刻群起而攻之。

  经过数年精心培育党羽,赵构所有能接触到外人的渠道都有秦桧的耳目。

  事情发展到这种地步,秦桧的党羽们自然也都能看出秦桧对皇位那隐隐约约的野心,并顺势做出奉迎和试探。

  金幕中,秦桧来到了临安府著名的相士张九万家中。

  张九万毕恭毕敬,带着秦桧在后院就坐闲聊。

  秦桧笑呵呵地拿起了一旁侍女的折扇,用扇柄在地上画了一个“一”字。

  “张先生,听说你素来擅长拆字,老夫这一字,如何拆解法?”

  张九万对着这个“一”字思索良久,随后对着秦桧行礼,正色道:

  “恭喜相公,贺喜相公。张某拆解此字,可知相公不久后必然升官晋爵。”

  秦桧忍不住笑了起来,道:

  “我位为丞相,爵为国公,如何还能升官晋爵?”

  张九万呵呵一笑,正色道:

  “相公在土上画一,‘土’字多‘一’,岂非是‘王’字?”

  “由此可见,相公当享王之富贵也!”

  秦桧哈哈大笑,满意离去。

  又有静江府知府吕愿中,召集府中幕僚共同做出了一首《秦城王气诗》献给秦桧。

  秦桧得到这首诗之后大喜过望,将吕愿中提拔升官。

  还有官员张喻在秀州设立祠堂,在最中央挂的是秦桧和秦熺父子的画像,反而将皇帝赵构的画像挂在秦桧左手边。

  秦桧得知消息之后,将张喻从代理知州升为正任知州。

  更有秦桧党羽林机上奏,声称秦桧父亲的祠堂之中生出了灵芝草,乃是祥瑞。

  于是林机也很快被提拔为侍御史。

  如此一来,秦桧的党羽们立刻就察觉到了一条升官之路。

  他们疯狂用各种祥瑞、行为来歌颂秦桧。

  最开始的时候,还只不过以伊尹、周公等大臣来称赞形容秦桧。

  到后来,竟已经有人用虞舜、夏禹来比喻秦桧。

  虞舜、夏禹,那可都是上古时代的华夏君王。

  用来比喻秦桧一个臣子,其意不言自明。

  秦桧的党羽造势到这种地步,已经到了要失控的边缘。

  直到这一天,一份奏折送到了赵构的面前。

  这份奏折是秦桧的党羽王循友递交上来的。

  上面先是给秦桧歌功颂德了一番,在最后提出了要求:

  “请加秦桧九锡,以彰其功!”

  赵构看完这篇奏折之后,心态直接爆炸,将奏折重重地丢到了地上,破口大骂。

  “这个秦桧,他究竟想要干什么!”

  加九锡,这是历朝历代所有篡位权臣的必经之路。

  什么王莽、曹操、司马懿这些,有一个算一个,全部都加九锡过。

  秦桧竟然唆使党羽要给自己加九锡,心思不言自明。

  赵构深吸一口气,立刻吩咐左右。

  “快,把杨沂中给朕找来!”

  很快,殿前司指挥使杨沂中就来到了赵构的面前。

  这个杨沂中,如今已经被赵构亲自改名为杨存中。(为方便阅读,后文依旧称杨沂中。)

  但在临安城中,杨沂中却有一个更加响亮的外号——“髯阉”。

  髯,指的是杨沂中喜欢留着美髯。

  阉,自然形容的是杨沂中犹如宦官一般令人厌恶。

  杨沂中虽然臭名远扬,却有一点好。

  那就是对赵构死心塌地,是真正只忠心于赵构之人。

  当年监斩岳飞这件事情,整座临安府之中没有任何一个将军愿意去做这个监斩官。

  毕竟做人还是要讲点良心,要点面子的。

  只有杨沂中自告奋勇,亲自调兵遣将,以监斩官的身份将岳飞、岳云父子和张宪处斩。

  为了舔赵构这个皇帝,杨沂中那是真不遗余力,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赵构二话不说,直接指着地上的奏折。

  “你自己看!”

  杨沂中捡起奏折一看,脸色也不由大变。

  “陛下,秦桧这是想要谋反啊!”

  顿了顿,杨沂中沉声道:

  “陛下放心,只要陛下一道旨意,臣这就去取了秦桧父子的首级!”

  杨沂中敢这么说,自然不是没有凭借的。

  临安府此时驻扎着三支兵马,分别是殿前司、侍卫马军司和侍卫步军司。

  其中,杨沂中掌管的殿前司的数量足足超过了五万人,其他两支部队的数量加起来也只不过刚刚两万。

  有这种绝对的数量优势在,杨沂中自然心中不虚。

  但听到杨沂中的话之后,赵构心中反而迟疑了。

  杀秦桧?

  有杨沂中在,这件事情的确是不难办到。

  可是,杀了以后呢?

  之前在绍兴和议的时候,金国可是特地加了一个条款力保秦桧,要求赵构不得无故将秦桧的宰相之位解除。

  秦桧一死,金国恐怕分分钟就要再度南下。

  如今时过境迁,南宋方面享受了十年和平,军队的战斗力非常孱弱,还能抵挡金军的南下攻势吗?

  况且,韩世忠已经是垂垂老朽,岳飞更不必说十年前就死了,岳家军剩余的将官在这十年里也被疯狂打压。

  吴璘算是一个能打的,但又需要镇守四川。

  赵构思来想去,发现若是真的因为杀掉秦桧而惹怒金国南征,南宋这边有很大可能会重演靖康之耻!

  一想到当年被兀术“搜山检海”追得坐船乱跑,只能在海上过年的故事,赵构身体就忍不住打了一个冷战。

  呼出一口气后,赵构严肃地叮嘱杨沂中:

  “秦桧虽然狼子野心,但为了宋金之间的和平大局,朕还是需要留他一命的。”

  “从今日开始,你多选派忠义之士日夜保护朕的安危。”

  “还有,你个人也要务必小心,不要被秦桧等人谋害!”

  杨沂中闻言,心中其实颇为不解。

  在杨沂中看来,杀了秦桧,再换一个主和派的宰相也并无不可。

  但正如之前所言,杨沂中这个人最大的好处就是对赵构近乎盲目的绝对忠诚。

  在听到了赵构的叮嘱后,杨沂中立刻高声应是,然后退了下去。

  杨沂中离开御书房才刚刚走了几步,正好看到秦桧迎面走来。

  杨沂中吃了一惊,下意识露出警惕表情。

  难道这家伙知道陛下要针对他了?

  秦桧也看到了杨沂中,笑呵呵地打起了招呼。

  “杨大人,近来可好啊?”

  杨沂中按住了腰间长剑,不动声色地开口道:

  “有劳秦相公过问,下官近来都挺好的。”

  秦桧视线在杨沂中身上过了一圈,不露痕迹地笑道:

  “好,本官还要去和陛下奏对,就不和你多说了。”

  “过几天有空的话,来我家里和秦熺喝上几杯!”

  杨沂中露出笑容,连声点头,但眼神之中的警惕却没有丝毫消散。

  等秦桧和杨沂中擦肩而过后,杨沂中才松了一口气,缓缓地松开了握住剑柄的手。

  宫中不能佩戴武器,但对于负责护卫赵构的皇帝心腹大将,杨沂中自然不在此禁令之列。

  “这个奸贼……”

  杨沂中自言自语地嘀咕了一声,却并未离开,反而远远地缀在秦桧后方,注视着对方走进御书房。

  秦桧并未感觉到杨沂中的跟踪,但心中也是有些疑惑,暗想:

  “杨沂中方才见我,为何要露出那么警惕的表情?”

  “难道……陛下要对我下手?”

  一念及此,秦桧顿时惊出一身冷汗。

  但马上,秦桧又定下心来。

  “不对,陛下畏金人如虎,我有大金皇帝的背书保护,而且每年都赠送大笔礼物给金国皇帝、高官,陛下绝对不可能有那个胆子!”

  秦桧想着,来到了御书房门口,等待通报觐见。

  “秦相公求见!”

  正在御书房之中暗骂秦桧奸佞的赵构闻言,也是大吃一惊,身体剧震之下,险些就从椅子上摔了下来。

  “秦桧,他怎么来了?”

  “难道他是来逼朕给他加九锡的?”

  “该死,朕好歹也是大宋皇帝,他怎么能逼朕到这种地步!”

  赵构咬牙切齿,环顾四周,突然站了起来,从一旁的架子上拿出了一把极为锋利的匕首,藏在了右脚靴子之中。

  做完这一次之后,赵构才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开口道:

  “让秦爱卿进来吧!”

  很快,秦桧走进御书房中。

  这对各自心怀鬼胎的君臣对视,都不由自主地心中发虚,气氛一时间颇为尴尬。

  秦桧咳嗽一声,打破了这种尴尬的气氛:

  “陛下,臣这一次是前来请陛下核准关于明年岁币,还有赠送给大金皇帝、高官的礼物等事宜。”

  说着,秦桧从袖子里拿出了一份礼品清单,交给赵构核对。

  赵构双眼死死地盯着这礼品清单,唯恐清单展开到最后,从里面出现一把匕首。

  图穷匕见的典故赵构可是烂熟于心!

  好在,这仅仅是一份非常正常的清单,并没有什么匕首。

  事实上,赵构足足比秦桧年轻了将近二十岁,而且赵构的武艺更是远胜秦桧这个文官。

  秦桧就算是要对赵构做些什么,当然也不可能傻到亲自前来刺杀赵构的地步。

  赵构松了一口气,随意地看了一下礼单,含糊其辞地说道:

  “礼品皆有定数,爱卿尽管按照之前几年去做就是了,这种事情就不必告知朕了。”

  秦桧点了点头,表面若无其事,心中却越发感觉不对。

  赵构今天的表现,实在是太过于奇怪、反常了一点。

  再联想到杨沂中刚刚的异常,秦桧的心中也提起了极大的警惕。

  于是秦桧立刻打消了继续呆在这里的意图,对着赵构笑道:

  “陛下既然已经恩准,那么臣这就告退,回去准备一下礼物了。”

  赵构闻言顿时松了一口气,露出笑容道:

  “好好好,那就有劳爱卿了。”

  秦桧收起礼单,行礼之后转身离去。

  赵构看到秦桧将门关上,也是长出一口气,从右脚靴子之中拿出了那把匕首。

  沉思片刻后,赵构并未将匕首放回原位,反而是继续把匕首塞回了靴子之中。

  【从这一天开始,赵构每一次单独面见秦桧,都必然会将一把匕首藏在身上,以防不测。】

  【但吊诡的是,秦桧明明察觉到了赵构的提防,却也并没有因此而真正发动叛乱。】

  【这对君臣,就在这种相互提防的诡异气氛中,继续维持着秦桧主掌朝政,赵构在皇宫之中奢靡享受的格局。】

  【甚至,在秦桧生日这一天,赵构还特地命人赐下嘉奖圣旨。】

  镜头之中,使者拿着旨意,在秦桧面前高声宣读:

  “朕闻贤圣之兴必五百岁,君臣之遇盖亦千载。夫以不世之英,值难逢之会,则其始生之日,可不为天下庆呼!”

  “……今日之事,不亦臣、主俱容哉!”

  赵构以帝王之尊,却称赞秦桧是五百年一出的“贤圣”,这种吹捧的肉麻程度,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但这还没完。

  使者宣读圣旨之后,又拿出了一份赵构的亲笔墨宝。

  上面写着:

  “一德格天之阁”。

  过了几年之后,赵构又给秦桧写了一份新的墨宝。

  “惟师益公,识量渊冲,尽辟异议,决策和戎。长乐温清,寰宇埠丰。其永相予,凌烟元功。”

  在这篇御书墨宝之中,赵构直接把秦桧提升到了“惟师益公”的地步,甚至还将秦桧比作贞观皇帝李世民时期凌烟阁的头号功臣。

  这种态度,早就已经不是君王对臣子的态度,反而更像是弟子对师父的称赞。

  当然,赵构作为一个还算有点脑子的帝王,也并非就全然只会吹捧。

  事实上,赵构在暗中也做了一些针对秦桧的动作,坚持罢免了一些秦桧的党羽。

  只不过秦桧此刻在朝中根深势大,任何一个党羽被罢免之后随时都能有更多的党羽填补上来。

  甚至许多原本生性正直之士,在这种氛围下也不得不给秦桧歌功颂德,以谋求一条出仕之路。

  在这样的情况下,赵构赫然发现一个事实——

  镜头中,赵构气急败坏,对着心腹杨沂中吐露真言。

  “混账,如今全天下都是秦桧的党羽,朕简直罢无可罢。”

  “难道天下人都要弃朕而去不成?”

  赵构是真的恐慌了。

  如果说前几年,赵构还觉得秦桧没有那么大的威胁。

  可是在绍兴和议整整十周年之际,赵构是当真发自内心地认为,秦桧已经有可能威胁到他的皇帝之位了!

  杨沂中深吸一口气,再度提出建议。

  “陛下,不如臣还是征召殿前司,诛杀秦桧乱党吧!”

  面对着这条建议,赵构迟疑良久,终究还是没有办法下定决心。

  眼下的秦桧,简直就是一颗和南宋共生的参天大树。

  赵构压根没法肯定,除掉秦桧之后,会不会让南宋王朝也随之轰然倒塌!

  杨沂中看着赵构纠结的表情,心中却逐渐产生了一个想法。

  回到殿前司指挥使官衙后,杨沂中仔细地翻阅着自己部下的名单,良久之后做出决定。

  “来人,去把施全给我叫来!”

  ……

  镜头一转,诸多南宋文武百官坐着马车、轿子,朝着皇城而去。

  今日,又是一次南宋的例行大朝会时间。

  宋朝商业氛围极为浓厚,《清明上河图》便是其中典型。

  虽然如今南宋都城从汴京变成了临安府,但这种浓郁的商业氛围并没有因此而改变。

  皇城大街的两旁,到处都是商贩们的摊位、铺面,叫卖声此起彼伏。

  不少上朝的官员还会在某个摊位上买一些吃食,坐在马车或者轿子之中解决一下早餐问题。

  对于所有人来说,这似乎只不过是一次普普通通的早朝。

  “让让,让让!”

  “秦相公来了,都让开!”

  在多名护卫的前呼后拥下,秦桧的轿子缓缓经过皇城面前的大街,从诸多摊位铺面之前招摇过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