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石坚 作品

第565章 热血才刚沸腾岳飞就出事了,赵匡胤直接破防

  李治突然这么一声喊,把在场的所有人都吓了一跳。

  在贞观朝的朝堂上,有人喊叫并不稀奇,程咬金尉迟敬德的嗓门比这声音可是大多了。

  大家震惊的并不是大喊大叫这件事情,震惊的点在于——喊的人居然是李治?!

  李世民非常惊讶地看着李治,道:

  “为善,你怎么如此激动?”

  李治激动地开口道:

  “父皇难道不激动吗?”

  “岳飞终于成为大宋最强的将军了!”

  “岳飞啊!”

  李世民哑然片刻,笑着点头道:

  “你说的没错,朕其实也是有些激动的。”

  “岳飞和韩世忠,嗯,再加上一个吴玠,是朕能看得上的三个人。”

  李靖笑呵呵地开口道:

  “韩世忠和吴玠,终究还是少了一些热血。”

  “岳飞的经历,臣看到现在,觉得实在是非常艰难曲折啊。”

  “如今看到他否极泰来成为大宋最强战将,臣的心情也是非常激动的。”

  李治连连点头:

  “对对对,就是这个意思。”

  “儿臣真的很高兴!”

  “父皇,岳飞真的很难!”

  李世民一下子沉默了。

  过了好一会,李世民才轻轻点头。

  “是啊,岳飞真的很难。”

  从军的时候,就已经是靖康之变。

  天下大乱,自己一腔热血,想要救出宋徽宗和宋钦宗,却反而连累了七千同袍的性命。

  来到汴京奋勇作战,被宗泽慧眼识珠授予兵法悉心教导,却又在短暂的相处之后天人永隔。

  跟随杜充南下,马家渡之战明明能赢,最终结果却还是大败亏输。

  黄天荡之战,明明兀术死到临头,却因为两个汉奸而功败垂成。

  多少次,岳飞距离最后的胜利是如此之近,却又无法触及。

  从河北到中原,从中原到江南。

  他无数次地奋勇作战,拼死搏杀。

  但大宋的疆域却越来越少,国土面积越来越少,老百姓越来越惨。

  岳飞没有怨天尤人。

  面对一次次的困境和逆境,岳飞一直在抗争。

  他脱离了杜充,自己建立起一支军队。

  他剿灭流寇,逐步发展壮大。

  他终于能以一军主将的身份,在泸州正面击溃金军!

  如今,他是大宋最年轻的节度使,最闪耀的将星。

  他是大宋行营后护军主帅——岳飞,岳鹏举!

  李世民感慨道:

  “岳飞和朕,还真是两个极端。”

  “坦白说,朕如果面对他那样的人生逆境,朕也没办法确定自己的表现究竟会不会比他好。”

  李世民,出生就是唐国公的嫡子。

  曾祖李虎,是和宇文泰并称八柱国,平起平坐的存在!

  姨爷爷杨坚,是大隋的开国皇帝!

  李世民出生时,他的起点就已经是这个世界99.99%人终生无法触及的梦想终点。

  十八岁,李世民追随父皇起兵。

  二十五岁,帮助父皇一统天下。

  二十八岁,玄武门事变登基为皇。

  三十二岁,俘虏颉利可汗,扫平东突厥,征服漠北。

  同样是在三十二岁这一年,万国(族)来朝,尊奉李世民为“天可汗”。

  仅仅三十二岁,李世民就已经站在了人生的巅峰,站在了华夏五千年所有皇帝们的巅峰!

  什么叫逆天,什么叫开挂般的人生?

  李世民的人生就是!

  岳飞呢?

  之前种种事迹磨难不必赘述,只说年龄。

  金幕中正在播放的这一次北伐,也就是岳飞的第二次北伐。

  此时,岳飞三十三岁。

  在这个年纪,李世民已经登上华夏历史的巅峰整整一年。

  而岳飞,还在为了光复大宋河山而奋斗。

  岳飞甚至不知道,自己能否击败金国达成目标。

  但岳飞依旧一往无前,依旧为了心中的目标而倾尽全力。

  这就是岳飞。

  一个满腔热血,出身于小县城的爱国男儿。

  他懵懂,无知,热血,冲动。

  他犯过许许多多的错误,付出过极为惨痛的代价。

  他没有被惨烈的人生所击垮。

  他一次次地站了起来,对抗着命运的不公。

  现在,他成长了。

  成熟了。

  也变强了。

  他已经是自己人生的强者。

  更是大宋最强的战将,是大宋千千万万百姓的守护者。

  是大宋关中、中原、淮北、山东、河北所有沦陷区百姓的希望!

  金幕上,一行弹幕飘过。

  【元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南宋虽是朕亲自灭亡,但朕必须要说,岳飞岳武穆,真英雄也!】

  【清圣祖爱新觉罗·康熙:若大明也有岳飞,朕的大清不过也就是第二个前金罢了。可惜,大明只有吴三桂!】

  【魏武帝曹操:这才是真正的民族英雄,若能和岳飞把酒畅饮,必乃人生一大快事!】

  【昭烈帝刘备:行了曹阿瞒,你无非就是再说一句‘天下英才唯鹏举与操耳’,没点创意。】

  【吴大帝孙权:那可不?曹阿瞒你也不照照镜子,你一个篡位独夫,凭什么和岳飞这种民族英雄相提并论啊?】

  【昭烈帝刘备:大舅哥说得对,这曹阿瞒真是脸都不要了!】

  【魏武帝曹操:我#¥@¥#¥%@】

  【系统提示:用户“魏武帝曹操”因违反弹幕文明规定被禁言三天,请各位引以为戒。】

  【昭烈帝刘备:哈哈哈哈哈。】

  【吴大帝孙权:哈哈哈哈哈哈哈。@昭烈帝刘备,妹夫啊,最近朕这边战事有点紧,你看看要不要支援朕一下?】

  【昭烈帝刘备:@吴大帝孙权,咳咳,这里曹阿瞒也看着呢,大舅哥不要在这里商量,赶紧派你的使者来成都!】

  ……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岳飞的第二次北伐,也是大宋的第二次北伐。】

  【考虑到岳飞坐镇的襄汉地区无比重要,同时在北伐时又直指汴京旧都,赵构在北伐前特地召岳飞来到临时行在见面。】

  “臣岳飞见过陛下!”

  看着面前的岳飞,赵构呵呵大笑,直接站起来扶起了岳飞,语气和态度都极其亲热。

  “岳爱卿何须如此多礼!”

  “来人,给岳爱卿赐座!”

  岳飞顿时受宠若惊。

  这回比起上回第一次见面,赵构的态度可是好了不知道多少倍!

  岳飞谢恩过后,这才坐下。

  赵构也顺势坐了下来。

  此时赵构对岳飞的态度还是很满意的。

  像刘光世、张俊这种大将,如今事实上已经尾大不掉,有形成唐朝时节度使的趋势。

  大宋朝廷为什么不让这两人北伐。

  一方面是赵构担心全部北伐如果都失败了,那大宋就没有兵力防守江南了。

  另外一方面,现在的大宋朝廷的确也有点指挥不动刘光世和张俊了!

  岳飞就不一样了。

  岳飞到江南的时候,只不过是一个统制而已。

  当时大宋在江南的统制,没有一千也有几百!

  岳飞是赵构一步步提拔上来的(至少赵构是这么认为的)新生代将领。

  也是赵构用来控制刘光世和张俊的力量。

  没有赵构这个皇帝的首肯和授意,岳飞的岳家军怎么可能在短短两年时间内就从三万膨胀到十万?

  仔细看就能发现,南边四支大军,岳飞在最西边,韩世忠在最东边。

  正好把刘光世和张俊夹在中间!

  这种战略布防,其实也是对刘光世和张俊的一种无声警告。

  没有岳飞和韩世忠的存在,刘光世和张俊未必会这么老实。

  当然赵构在意识到这个问题后,也开始和赵鼎、张浚两位宰相商议,采取措施逐步削减刘光世、张俊对各自军队的控制力。

  但那需要时间,没有个三年五载是办不来的。

  在这之前,岳飞和韩世忠就是赵构最倚仗的力量。

  尤其是大宋战将中年纪最轻的岳飞,最被赵构看重。

  年轻就意味着没根基,就意味着能感恩,就意味着能效忠很长时间!

  而且岳飞还会打仗!

  赵构当然是不想打到中都去迎回老爹和皇兄的,但赵构也的确需要一个勇猛的战将来保卫自己的安全。

  赵构是真不想再体验一次在海上漂泊五个月,在大海上吹着冰凉海风,大过年的只能去寺院找炊饼和青菜吃这种事情了。

  各种意义上来说,此刻的赵构都很喜欢岳飞,非常的喜欢!

  所以赵构也打算向这名心腹好好地交代一番事情。

  赵构咳嗽一声,开口道:

  “岳飞啊,你可知道朕这一次找你来是要交代什么事情?”

  岳飞忙道:

  “臣请陛下示下。”

  赵构佯怒道:

  “叫什么陛下!生疏得紧,叫朕官家!”

  岳飞道:

  “是是,还请官家示下。”

  说话时,岳飞心中还是很激动的。

  官家这个称呼,可不是寻常人能在赵构面前提及的。

  有人说,那老百姓不是都叫大宋皇帝“官家”吗?

  老百姓怎么叫,大宋皇帝们是不在意的,甚至很欢迎老百姓这么叫。

  因为这种叫法会天然让老百姓对大宋皇帝感觉到亲近,对皇帝拉拢民心是很有好处的。

  但大臣们可就不能随意在皇帝面前这么叫了。

  就好比大唐,底下的百姓私底下交流时叫李世民“老李”,李世民肯定是一笑置之。

  换做朝中大臣当面叫李世民一声“老李”试试?

  脑袋瓜都给你打开花!

  赵构和颜悦色地对着岳飞开口道:

  “这一次呢,你的任务最重要的,就是获胜。”

  岳飞连连点头。

  “官家说的是,臣一定竭尽全力为之。”

  赵构闻言脸色直接变了。

  “不对不对,谁让你竭尽全力了?”

  “啊?”岳飞傻眼了。

  虽然伪齐只是个傀儡政权,但背后是有金国支持的啊。

  不竭尽全力,怎么可能确保胜利?

  金国只是被大宋击败了几次,并不代表现在大宋就比金国强了。

  按双方之间的交手战绩来说,金国依旧占据绝对优势。

  赵构咳嗽一声,耐心地开口道:

  “你只需要小胜即可,占领北方几个郡,逼近一下中原,这就行啦。”

  “重要的是,你得保全自己的军队,不能出现大的损失!”

  赵构这一次北伐,本来就是迫于朝堂压力做做样子。

  拿几个郡,搞个象征性的胜利,既能对朝中群臣交代,也不用太担心触怒金国。

  这不就非常完美了嘛。

  岳飞:“……”

  岳飞当然不可能知道赵构脑子里想的啥,所以这一刻的岳飞是要多疑惑有多疑惑。

  “官家,臣……臣不太明白。”

  “朝廷下给臣的旨意不是择机收复汴京吗?”

  这个问题一问出来,赵构顿时尬住。

  作为大宋皇帝,赵构还真没办法当面和臣子说“朕压根就没想过要收复汴京,北伐只是做做戏”这种话。

  这话要是传出去了,赵构的威望就要碎一地了。

  赵构干咳一声,正色道:

  “此事内情复杂,你也不需要过问太多。”

  “总之,你就按照朕的口谕行事便是。”

  “将来若是有什么问题,赵鼎张浚他们想找你麻烦,朕也全部给你挡下来!”

  “好了,你赶紧回鄂州去准备吧。”

  见赵构已经下了逐客令,岳飞自然也不敢继续停留,只能满腹疑惑地离开了皇宫。

  才刚刚回到自己的居所,岳飞又听到了一个消息。

  “韩世忠北伐吃了败仗!”

  “啊?”岳飞傻眼了。

  东西两路北伐,我西路军岳飞都还在觐见陛下呢,你东路军韩世忠就吃了败仗了?

  这啥情况啊?

  岳飞赶忙跑去兵部打听。

  他现在的地位基本上和兵部尚书侍郎是平起平坐的级别,所以很快就得知了详细情况。

  原来是韩世忠心急了。

  岳飞驻军是在湖北的鄂州,这个地方在大宋时代并不算特别发达,而且岳家军足足十万人是所有兵马之中数量最多的,需要的补给也是天量数字。

  所以按照计划,岳家军需要三月份才能获得足够出征的资源,届时方可出征。

  但韩世忠就不一样了。

  本身韩世忠驻扎的淮东地区就是大片平原,而且又距离大宋如今核心区江南最近,兵马数量也少于岳飞,获得补给的速度自然远比岳飞更快。

  正月初刚开完,正月底韩世忠就补给完毕了。

  这下子老韩心中自然就蠢蠢欲动了。

  然后韩世忠一想,岳家军声势最大,伪齐和金军肯定大部分防守兵力都在荆州襄汉方向。

  我老韩这边早点出兵晚点出兵其实也无所谓的,反正都是面对少量敌军。

  于是二月初,韩世忠就急不可耐地出兵了。

  刚开始的时候非常顺利,韩世忠在宿迁附近旗开得胜,击败了一支大约五千人的伪齐军。

  随后韩世忠乘胜追击,进军附近伪齐最大的军事要塞——淮阳。

  但伪齐在这里早就已经布置两万重兵防守,韩世忠急切之间难以攻克。

  更让韩世忠没想到的是,伪齐军和金军竟然并没有把襄汉方向当成主力防御,而是依旧把主力放在了金军更喜欢的南下路线,也就是两淮这边!

  韩世忠才包围淮阳十天左右,数万金、伪齐联军就赶到了。

  韩世忠手底下才四万人,淮阳城里城外的敌军加起来将近八万。

  这怎么打?

  无奈之下,韩世忠只能选择撤军。

  由于敌军势众,宋军撤退的时候不免有些急切和狼狈。

  金、伪齐联军趁机追击,斩杀和俘虏了韩世忠殿后部队大约一千人出头。

  韩世忠只能暂时驻扎于宿迁,等待局势变化。

  这就是所谓的“韩世忠北伐失败”真相了。

  岳飞听完之后长出一口气。

  还好还好,只不过是一次主动撤退。

  本来就只有两路北伐,如果岳家军还没出动韩世忠就已经大败而归,那这第二次北伐岳家军就要面对伪齐和金军在中部、东部战场的所有兵力。

  那就真的很难打了。

  岳飞离开兵部,回想着早些时间和赵构的对话,心中不免有些沉甸甸的,蒙上了几分阴影。

  但很快,他就重新振作了起来,轻声自语。

  “当年不过两千人,如今麾下十万兵。”

  “再难,能难得过当年?”

  “且尽人事,听天命便是。”

  【在觐见完赵构后,岳飞火速赶回鄂州,便有了之前的那一幕誓师北伐。】

  【然而岳家军才刚刚从鄂州出动不久,抵达襄阳的时候,一个噩耗传来。】

  一名少年脸色苍白,踉踉跄跄地冲到了岳飞的面前。

  “爹,祖母她、她……去了!”

  听着此子岳雷的哭诉,岳飞如遭雷击,整张脸都失去了血色。

  几秒钟后,这位大宋名将双膝一软,跪在地上痛哭失声。

  “娘!!!”

  画面一转,岳飞身着孝服,带着身后的几个孩子一同跪在母亲的面前,泣不成声。

  良久,岳飞缓缓站了起来,步履蹒跚地走向了姚氏之墓旁不远处的一座寺庙。

  东林寺。

  【姚氏,这位在岳飞参军前特地于岳飞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字的老夫人,在岳飞第二次北伐刚刚出兵没多久时去世了。】

  【岳飞得知消息后悲痛欲绝,立刻按照大宋惯例上奏折辞去官职,将职位交给了副将张宪代掌,自己回归鄂州扶灵下葬,并为母亲守孝,丁忧三年。】

  【这个突如其来的变故直接打乱了大宋整个北伐计划,也让朝廷中的赵构、赵鼎、张浚三位大佬傻眼了。】

  左相赵鼎看着右相张浚。

  右相张浚看着左相赵鼎。

  坐在上首的赵构终于忍不住了,怒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