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石坚 作品

第556章 岳家军登场,朱棣吐槽岳飞怎么不杀赵构(第2页)

  “王大哥,咱们得抓紧点,不然不赶趟了。”

  王贵抬起头,这才发现,就在自己和流寇援军交战的功夫,流寇中军已经被岳飞率领的步兵主力击溃了!

  此刻在整个战场上,流寇已经彻底崩盘。

  王贵顿时急了,大叫道:

  “那些可都是我们的功劳啊,兄弟们快冲,迟了我们的功劳全没了!”

  马蹄阵阵,王贵岳翻立刻领兵加入了追杀之中。

  宋军本阵,张俊看着这一幕,喜上眉梢。

  “好啊好啊,岳飞真不愧是差点就弄死了兀术的名将,不然没有让本官失望,哈哈哈!”

  一旁的心腹忍不住提醒道:

  “大人,快下令出击吧,要不然功劳全是岳飞的了。”

  张俊这才回过神来,大叫道:

  “快,擂鼓进军,全面出击!”

  轰隆隆的鼓声响起,张俊麾下的数万宋军犹如潮水一般涌出,加入了战场。

  都已经是痛打落水狗的时候了,谁会不卖力呢?

  而在另外一边,马进在发现派出的援军被王贵等人凿穿后,就已经第一时间落荒而逃了。

  【洪州之战,岳飞仅仅凭借所部五千余人就击溃了对面马进的三万多兵马,取了了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

  【随后岳飞又追击马进二十五里,并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连续击败马进两次。】

  【但马进并没有因此而彻底溃败,他很快得到了流寇首领李成派来的援军,又重新收拢了人手,准备和岳飞再度决战。】

  画面中,张俊和岳飞正在商量接下来的战争事宜。

  张俊有些担心地开口道:

  “鹏举啊,听说那马进又招揽了五万兵马,他娘的,他的军队怎么就这么多呢?”

  岳飞闻言,倒是比较淡定。

  “大人不必担心,马进能这么快重整旗鼓,无非就是一路上挟裹了各地的百姓罢了。”

  “我有一计,绝对可以一战平定马进。”

  “不过我兵力有限,必须要得到大人的配合才行。”

  张俊立刻拍起了胸脯。

  “这叫什么话?鹏举你就放心说,本官一定会配合你,把这些该死的流寇全部剿灭!”

  翌日。

  岳飞带着两百兵马,大张旗鼓地出现了。

  看着岳飞缓缓进入战场,马进恨得咬牙切齿。

  “这个岳飞,竟然这么嚣张!”

  在被打败了这么多次之后,马进自然已经听说了岳飞的名字。

  在仇恨的驱使下,马进迫不及待地下达命令。

  “出击,灭了他!”

  流寇军立刻呼啸而出,朝着岳飞冲了过去。

  岳飞看着蜂拥而至的流寇,脸上没有丝毫的慌乱。

  “可以发信号给张俊大人了。”

  岳飞身后的将旗立刻非常有规律地挥舞了起来。

  随后,岳飞带着麾下这两百人,转身就走。

  马进哪里肯放过岳飞?

  立刻带着大队兵马就追了上来。

  突然,道路两旁一声鼓响,大量的宋军伏兵直接杀了出来。

  流寇军完全没想到会是这样的情形,猝不及防下直接被杀得大乱。

  张俊看着这一幕,哈哈大笑,志得意满。

  “给我杀,今天一个都不能让他们跑了!”

  在岳飞事前的交代下,张俊兵分多路,将流寇可能逃跑的方向全部都给封锁了。

  大量的流寇四处逃跑,却发现哪哪都是官兵,绝望之下只能选择投降。

  【岳飞在这一战中诱敌出动,轻松歼灭了马进麾下的所有力量,并俘虏了超过一万流寇。】

  【此战后,马进所部彻底覆灭。】

  【马进的上司李成得知消息,亲自率领十余万流寇前来。】

  【岳飞越战越勇,在已经被鼓舞起士气的张俊所部配合下,于奉新县楼子庄一战击溃了李成部主力,俘虏了超过三万人。】

  【李成失败后逃亡长江以北,最后投降伪齐。】

  【至此,江西境内最大的流寇李成部被全部平定。】

  随后岳飞又继续进军瑞昌县,并劝降了曾经在汴京时被自己击败的同僚张用,兵不血刃地将张用的五万流寇全部降伏。

  看着面前放下武器投降的五万流寇,张俊的嘴巴都要咧上天了,激动地对着一旁的部下们开口道:

  “岳鹏举果然不愧是大宋名将,无论是本将军还是你们,根本就没有任何一个人能比得上他。”

  “假以时日,岳鹏举一定能成为大宋的将星!”

  画面一转,一名朝廷使者拿着旨意,出现在了岳飞面前。

  “……岳飞平定贼寇,劳苦功高。”

  “授亲卫大夫,建州观察使!”

  “授岳飞军号为‘神武副军’,升岳飞为都统制!”

  岳飞闻言,心中也是颇为激动。

  授予军号,这对大宋的将领来说,绝对是一件难得的殊荣。

  【在平定了江西的流寇后,岳飞又被朝廷任命为权知潭州兼权荆湖东路安抚使、马步军都总管,负责平定湖南、两广的流寇。】

  【岳飞进军湖南,一路多次击败当地流寇曹成,一直从湖南追杀曹成至广西贺州、桂岭县,最终彻底瓦解了曹成所部。】

  【随后又平定了吉州、虔州的叛乱,授中卫大夫,武安军承宣使,负责驻防江州(九江),守卫长江中游。】

  【岳飞统领的神武副军也开始名扬大宋,被宋人亲切地称为“岳家军”。】

  【如此大功,也让皇帝赵构得知了岳飞的名号,下旨让岳飞前往行在临安府觐见。】

  重新修建的皇宫中,岳飞脸色激动,快步朝着不远处的大殿走去。

  看到这里,西汉世界之中,汉武帝微微点头。

  “朕果然没有看错,这个岳飞的确是有名将之相。”

  在看人这方面,汉武帝还是非常有自信的。

  卫青原本只不过是平阳公主府上的马夫,不也一样被汉武帝委以重任?

  还有霍去病,十八岁就出征成名,汉武帝觉得这也是他慧眼识珠的结果。

  金日磾听着汉武帝的话,嘴角不由自主地扯动了一下。

  卫青之所以能从马夫变成大汉的将军,并不是因为卫青有多厉害,而是因为卫青的姐姐卫子夫当上了大汉皇后。

  大汉皇后的兄弟,皇帝陛下的舅子怎么可能还是一个马夫呢,肯定是要给点官职的。

  既然是马夫,指望当官也不行,那就提拔成将军,混混日子吧。

  卫青后来能打出来,的确是因为卫青指挥才能出色。

  但如果不是卫子夫得宠成为皇后的话,卫青一辈子也就是个马夫,不存在什么伯乐拯救的可能性。

  霍去病也是同理,属于汉武帝小姨子的儿子,这肯定也要帮衬一下啊。

  而且当时领兵主帅是卫青,汉武帝无非就是想着卫青这个舅舅带霍去病这个侄子去打个仗见见世面,顺便镀金一下将来好提拔。

  没想到,霍去病居然打出来了!

  事实上如果不是霍去病这个皇帝侄子的身份,换做谁来也不好使。

  自家侄子,不就是莽撞了点,立了大功,破格封侯也无所谓嘛。

  但要是普通臣子,不听军令擅自出击,还想封侯?不弄死你都算是主将心善了。

  在金日磾看来,汉武帝就是典型的任人唯亲,谈不上什么慧眼识珠。

  但汉武帝的运气好,卫青和霍去病这两个不世奇才,居然都是汉武帝的亲戚。

  想到这里,金日磾也不由颇为佩服皇后卫子夫。

  居然能有这么厉害的哥哥和侄儿,还能生出太子刘据,还能斗垮前任皇后陈阿娇。

  了不起,实在是太了不起了。

  就在金日磾思绪万千的时候,卫青点头道:

  “岳飞确实是一个好将军,只要给他足够的舞台,他就能打出来。”

  霍去病嘿地一笑,道:

  “这也未必。无非就是一些流寇罢了,等岳飞能打得过金军再说吧。”

  卫青面对霍去病的抢白也不生气,笑呵呵地开口道:

  “岳飞之前无法击败金军,很大程度是因为他没有统兵的权力。”

  “现在岳飞已经有了岳家军的班底,再进行北伐,应该就能让金军吃到败仗了。”

  说话时,卫青也不由感慨。

  当年卫青在平阳公主府当马夫的时候,夜里看书还被其他马夫耻笑,说卫青痴心妄想,大家一辈子都是当不上贵人的贱名,学贵人看什么书?

  但卫青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他刻苦地学习着知识,最终等到了自己的机会,一飞冲天。

  在卫青看来,岳飞某种程度上来说和他是一路人。

  都是饱经磨难,最后得以出人头地。

  卫青的心中非常期盼能看到岳飞名震天下的那天。

  大明世界。

  朱元璋点了点头,表情复杂地开口。

  “名震天下的岳家军,终于出现了。”

  在场的大明其他人,脸上也都带着期待。

  大宋作为一个文官掌权的时代,武将、军队的高光其实不算多。

  真正能被后世所知名的,无非就是杨家将、折家军、种家军,以及岳家军!

  在这四大高光中,岳家军的历史是最短的,但也是最被所有人敬佩的。

  如今看到岳家军的诞生,众人又怎么能不心潮澎湃呢?

  朱棣兴奋地开口:

  “马上就能看到岳家军暴打金人了,真是太舒服了。”

  蓝玉感慨道:

  “臣当年北伐的时候,无数次想起岳武穆的事迹和诗词。”

  “捕鱼儿海大破元廷时,臣心里就在想,若是岳武穆地下有灵,一定会极为欣慰!”

  朱元璋点了点头,表情感慨地开口道:

  “谁说不是呢?岳武穆是一个真正忠于华夏的英雄,只可惜……”

  朱元璋没有说下去,其他人也都全部沉默了。

  大明可是大宋之后的朝代,在场的人又怎么可能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

  朱棣突然笑道:

  “其实人这一辈子也就那么一回事,能做出几件轰轰烈烈的大事,也就不枉此生了!”

  朱元璋斜了一眼朱棣,淡淡道:

  “这就是你小子敢一个人跑到朱允炆军队射程内观察敌军情况的理由?”

  朱棣表情顿时僵硬,过了好几秒才尴尬笑道:

  “父皇,这件事情现在可还没有发生呢。”

  朱元璋呸了一声,道:

  “你朱棣什么样的性格朕不知道?朕说的事情确实在这条世界线没有发生,但其他没脑子的事情你朱棣还做得少了吗?”

  朱棣:“……”

  不是父皇,咱们是在这里夸奖岳飞的,你怎么反而开始骂儿臣了呢?

  儿臣多少是有点太冤枉了吧?

  朱元璋吐出一口气,郑重地开口道:

  “岳武穆,终究还是……唉。”

  朱高炽能听出来,自家皇祖父的话语之中似乎还带着其他的一些情绪,并不是单纯的惋惜。

  朱高炽本想询问,但又很快安静下来。

  朱高炽觉得,皇祖父应该是迟早都会继续说明的。

  朱棣此刻已经将注意力转回金幕上,好奇地开口道:

  “父皇,您说岳飞见到赵构的时候,怎么就不一刀砍了这个昏君呢?”

  朱元璋大怒,瞪了一眼朱棣。

  “你在靖难之役前去见朱允炆的时候,怎么没有一刀砍了朱允炆的脑袋?”

  朱棣干笑一声,道:

  “那可是您亲自认定的大明皇帝啊,儿臣哪里有这种胆子?”

  朱棣的人生大半辈子里,其实压根就没想过皇位的事。

  在朱棣看来,皇位归大哥朱标这一脉是天经地义的。

  就算朱允炆刚登基的时候,朱棣也一样没想过造反。

  直到朱允炆搞死了那么多藩王,朱棣才慌了,准备自保。

  但在当时的情况下,摆明了朱棣想自保就一定得造反才行。

  那都造反了,为啥不干脆把皇位抢过来呢?

  这就是靖难之役爆发前,朱棣整个人思路上的闭环。

  朱元璋斜了一眼朱棣,道:

  “你堂堂大明皇子都不敢杀朱允炆,你觉得岳飞这么一个普通县城良家子,他敢杀大宋皇帝?”

  皇帝这种东西,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非常神圣的。

  这种神圣不单单是在书本上,更体现在制度里,体现在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方方面面。

  像岳飞这种从小就被教育要忠君爱国的人,怎么可能会刺杀皇帝?

  朱元璋哼了一声,非常无语地对着朱棣道:

  “正好你也不了解这南宋历史,就给朕认认真真地看接下来发生什么事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