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石坚 作品

第1258章 太平军的喘息和发展,咸丰皇帝无比艰难的二选一(第2页)

“公等世居中国,皆是上帝子民。受满妖蒙蔽,天王、东王、西王感念尔等无知,不欲加之于罪。”

“凡有擒杀满将、满人来投者,皆为我太平天国兄弟,一视同仁,无任何压迫,论功行赏。”

“望尔等体念天父上帝之恩,速前来投,不失荣华富贵,再无满人之压迫,何其美哉!”

三篇檄文的传播,在湘南大地获得了惊人的效果。

湘南地区和广东、广西北部一样,都属于南岭丘陵的组成部分。

这里多山、多矿,拥有大量矿工。

矿工可不一般。

挖矿的生活让他们天然服从纪律,懂得相互帮助,身体强韧,耐力持久,是军队的绝佳兵源。

明朝时大名鼎鼎的“戚家军”,就是戚继光在浙江南部山区招募的矿工为主体。

但矿工的生活又是非常辛苦、卑贱的。

即便是在现代,下洞挖矿都是一个高风险的工作。

在大清这种时代,因为各种矿难而死更是家常便饭。

更要命的是,矿工的工钱还非常低。

杨秀清就当过烧炭工,对矿工群体的困境极其了解,自然也做了极具针对性的宣传。

这一来,不单单是湘南地区,就连湘西山区乃至邻省的赣南山区都有大量矿工携家带口前来投奔太平军。

太平军的征兵处,仅仅一个月的时间,就招揽了上万名新军!

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每天都有数百上千人前来投奔太平天国。

这些新军被平均分配到了五王麾下,接受着紧张而严厉的训练。

东汉世界之中,刘秀也不由感慨。

“这清廷的统治,还真是足够不得人心啊。”

此时,刘秀和太子刘庄正在一起吃饭。

东汉的御宴就没有大清那种防毒到变态程度的风格,父子两人吃的饭菜都是御厨刚刚出炉,热腾腾的。

和后世不同的是,东汉时期的饭菜大多还保留了东周时期的风格。

除了最传统的烹、炙之外,还有煎、炝、燔、脍等多种制作方式。

饮料方面,黄酒、清酒等酒类都已经出现。

此外,还有各种丰富的酱料。

除了还缺乏像辣椒、土豆、西红柿等来自美洲大陆的食材之外,基本上已经是非常完整的美食体系了。

刘庄将一块极为新鲜嫩滑的鱼脍蘸了一下酱,放入口中,感受着鱼肉在舌尖迅速融化,和浓郁的酱汁于味蕾上绽放出特别的爽感。

细细品味了一下这种感觉,刘庄满足地松了一口气,对着刘秀笑道:

“父皇缘何见得?这咸丰皇帝似乎还是想要干一番事业的。”

隐藏的意思是,咸丰不一定不得人心,可能仅仅是背了老爹道光皇帝的锅。

刘秀笑着摇头道:

“咸丰登基也已经两年时间了,可你看看,大清内部有什么好转吗?”

刘庄仔细一想,说不出话。

这好像还真没有……

刘秀将一块鹿肉蘸了蘸酱,放入口中,仔仔细细地咀嚼了一会才吞下。

鹿肉的味道其实比较一般,严格来说不如鸡肉爽滑,也没有鸭、鹅肉筋道。

但它属于是古来传承的一道传统菜肴,刘秀对这道菜还是颇为喜爱。

将鹿肉咽下后,刘秀才不紧不慢地开口道:

“两年时间,对任何一个皇帝来说,纵然无法彻底扭转问题,也该让局面出现改观,至少能初步稳定局势了。”

“大清是历史上皇权最为集中的朝代,咸丰皇帝手中的庞大皇权是官僚大臣集团们无法正面对抗的,两年时间就更应该做出堪比其他朝代皇帝五年甚至七八年的成就。”

“但你看看,太平 军以矿工为家底起事都两年了,咸丰皇帝重视过矿工群体的待遇,解决了矿工群体的生存困境了吗?”

刘庄立刻摇头。

“并没有。”

要真解决了,哪里每天还会有这么多人来投奔太平军?

刘秀又夹起一块鱼脍放入口中,满足地叹息一声,淡淡道:

“太平军是咸丰刚登基就面临的最紧迫内部起义问题,咸丰却连最容易被太平军争取的矿工群体都不知道去拉拢。”

“见微知着,这件事情足以表明咸丰皇帝处理政务的本事也就那样吧。”

刘庄赞同地点了点头。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正所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就在咸丰皇帝被西方列强和太平军搞得焦头烂额之时,又一件大事发生了。】

咸丰二年,五月下旬。

中原地区连续的暴雨,让黄河中上游的水位猛然疯狂上涨。

这对黄河下游造成了无与伦比的洪灾压力。

江苏,丰北。

在当地地方官的命令下,诸多乡勇正在紧张地扛着沙袋,巩固河堤。

“别涨了,别再上涨了!”

丰北当地的官员们看着滚滚如海潮般的波涛,一个个心情都极为忐忑,嘴里不断喃喃念叨、祈求着。

但洪水可不会因为这种祈求就退去。

时间一天天过去,黄河的水位不但没有退去,反而疯狂上涨。

终于在这一天,堤坝上冒出了一个个小洞,里面咕嘟咕嘟地不停冒水。

“完了,要决堤了,快撤,快撤!”

所有人惊慌逃跑。

过了小半天时间,沙土凝结成的大堤猛然垮塌。

滔滔洪水以一种铺天盖地之势直接冲了出来。

短短片刻时间,最靠近大堤的几座村庄就彻底变成了水乡泽国。

地势稍微高一些的房屋,还能露出一个屋顶。

地势较低的那些房屋,直接就彻底被淹没在了水中。

浑浊的水面上,漂浮着许多尸体、家具、牛羊。

还有不少依旧活着的人,用澡盆、门板等物勉强在水面上存身。

他们惊骇无比地大叫着,祈求着帮助。

然而,大水不断蔓延而来,将他们彻底从画面中冲走,消失无踪。

【咸丰二年,黄河于江苏丰北决堤,淹没整个黄河下游。】

【苏州、扬州、太仓、淮安、镇海、大河六府、卫受灾尤为严重,数以百万计的百姓家园被毁,流离失所。】

如此巨大的灾情,当地官员自然是以最快的速度,八百里加急奏报到了朝廷。

“什么,黄河决口了?”咸丰皇帝得知消息后,也是大吃一惊。

黄河决口给华夏历代王朝带来过无数灾难。

元朝甚至是因为治理决口之后的黄河引发的红巾军起义,最终导致灭亡。

任何一个有理智的朝廷和君臣,都绝对不会疏忽对黄河的治理。

杜受田倒是还比较镇定,对着咸丰皇帝道:

“陛下,我朝一直以来治理黄河已有成例,在先帝期间更是进行过好几次大规模的治理。”

“陛下只需要按照之前成例,着令六部、地方官配合,赈济灾民,疏浚河道,便能很快解决。”

咸丰皇帝这才放下心来,道:

“好,那就立刻发布旨意,让户部、工部尽快派人赶往灾区,赈济灾民,解决洪灾!”

【咸丰皇帝和杜受田这对君臣最开始对治理本次洪灾还是信心满满的,毕竟大清开国以来已经有过多次成功治理的经验。】

【但现实很快就给了他们一个让人出乎意料的答复。】

在好几天紧张的忙碌过后,户部尚书跪在了咸丰皇帝的面前。

“陛下,国库之中的银钱、物资储备不够了!”

“眼下大部分的银钱物资都拿去供应给赛尚阿大人,用来围剿广西洪秀全贼匪。”

“除非暂停对赛尚阿大人的供应,否则国库内根本没有办法调拨足够的粮食赈济灾民,更没有足够的金钱来疏通河道!”

“什么?”咸丰愣住了。

【还是因为鸦片战争的后续影响,空虚的清朝国库让咸丰皇帝不得不做出二选一的抉择。】

【究竟是要继续用物资去支持赛尚阿剿灭洪秀全,还是把物资银两调往江苏去赈济灾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