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蒂尔答 作品

194. 恩宠 “一同被巡夜的侍卫发现的还有柳……

    “娘娘怎么想起来夏秋之际里邀请嫔妾来接秀山房吃暖锅的。”

    婉襄觉得暖锅有些太热, 只夹了一筷子酿藕。

    裕妃倒是大快朵颐,并无半分厌弃之意,“谦嫔是知道本宫的, 爱热闹, 也爱面子。”

    “你如今刚出了月子,哪里都不去, 先来本宫这接秀山房, 满宫里的人岂不都知道本宫与你交情甚笃, 让本宫沾一沾你这红人的光”

    婉襄低头笑了笑,“从前还算得上是红人,如今嫔妾生产已逾一月, 万岁爷连探望也没来探望过嫔妾,如何还能算得是红人”

    “凡是嫔妾应当恭喜娘娘,如今又做了玛嬷了。”

    吴扎库氏又为弘昼生了一个孩子, 就在六月十三日,婉襄生产的第三日。

    这个孩子被命名为永璧, 也是未来的和硕和亲王。

    这话题让裕妃高兴,也让裕妃不高兴,她们婆媳之间的关系还是和从前一样暗潮汹涌, 谁也不让谁的。

    裕妃很快又开始了另一个话题, “说来如今宫中是越来越无聊了, 从前七夕节,万岁爷都带着我们在西峰秀色里过节。”

    “那时候大家都还年轻,没有那么多争名逐利的心眼,所有人在一起祈巧,还是挺热闹有趣的,自从敦肃皇贵妃死在这园子里之后”

    后头的话似乎有些不吉, 她没有再说下去。

    无聊,敦肃皇贵妃,这也是宁嫔数日之前同她提起的话题。

    “说起来,嫔妾一直有一事不明,今日既然同娘娘两人,不若开门见山。”

    裕妃夹起一筷子脆藕,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谦嫔有话便直言吧,本宫没什么忌讳的。”

    于是婉襄就放下了筷子,坐得端正。

    “去岁宁嫔中之毒,这件事究竟是否与娘娘有关”

    婉襄早已经问过那常在了,她和她一样毫无头绪。

    满宫嫔妃之中婉襄最可信赖的反而是那常在。

    裕妃神色未有什么变化,从容地吃完了那一片脆藕,“这样腌臜的事,本宫是不做的。更何况那时永瑛夭折,本宫痛彻心扉,如何还有心思做这样的事”

    “总该为儿孙积些阴德,不使小儿替大人受过才是。”

    婉襄的语气郑重,“裕妃娘娘今日既然这样说,嫔妾也就这样信了。”

    “来日若是再与宁嫔起龃龉,难免要翻起这笔旧账。嫔妾不曾动手,自然不会背这个黑锅,但愿娘娘也不是。”

    宁嫔显然还不安分,无论是柳婉襄的,还是刘婉襄的东西,她都要守住。

    “说起来,九子墨之事之后,宁嫔简直像是变了个人一样。她刚进宫时多么温柔贤淑,才华横溢,没想到也是这等心思恶毒之人。”

    宁嫔反反复复地向她提起敦肃皇贵妃婉襄忽而有了个想法。

    “初入宫时的宁嫔,做派行事,是不是很像敦肃皇贵妃”

    不断地暗示旁人是替身,或许自己才是甘心做替身的那一个。所以才对原主的一切都那样了解。

    裕妃轻轻笑了笑,“你就吃亏在进宫太晚了,宁嫔那时的确活生生便是敦肃皇贵妃本人,也不知是谁教她这些的。”

    “这对潜邸老人而言也不是什么秘密,私下里都笑她东施效颦。”

    “人家敦肃皇贵妃是正经的巡抚之女,是在万岁爷跟前有名有姓的大臣。”

    “教养出来的女儿是大家闺秀,能引经据典地对万岁爷进行规谏,丕著芳声,行止间亦遵循典则,哪里像她心若不同,便决计是不同的。”

    所以雍正当年宠爱宁嫔,是因为敦肃皇贵妃吗

    她现在没法向他求证这个问题,得不到答案。

    “咱们的万岁爷啊,怕就是喜欢这种女子,看起来知书达理,温柔沉静,真遇见事的时候也能有主见,能给他一些意见。”

    “谦嫔,你别同本宫装相了,你自己不也是这样的么”

    是的,她也可以劝谏雍正,给他一点启发和意见。

    裕妃不过以为这些话都是亲密之人之间的闲聊,并没有放在心上,自暖锅之中捞出了薄羊肉,也并未在乎此刻婉襄僵硬的神情。

    “敦肃皇贵妃家中二哥这一支的族人罹难,她自己也病逝,当年服侍她的那些宫人大多都被打发走了,只给福慧留了寥寥数名。”

    “而后福慧也早早夭折,那些宫人就更不知去了哪里。但可以肯定的是她们并没有去服侍宁嫔。”

    “若是早早算计好的,要让宁嫔模仿敦肃皇贵妃以争宠,那武家人的野心未免也太大了偏偏又一个个都是名不见经传的无名小卒。”

    “就是宁嫔的父亲曾经被圣祖仁皇帝夸奖过,还写了御诗送他,又究竟如何了还不是在知州任上终老,于官宦之间不名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