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蒂尔答 作品

149. 来历 “她们在讨论继后人选……“……(第2页)

    婉襄下意识地望向了宁嫔,而她看起来和熹贵妃一样,仍然沉浸在雍正最后在勤政亲贤殿里说的那些话里面。

    “不复立皇后。”

    所以宁嫔近来百般和熹贵妃做对,争的不是协理六宫之权,不是暂时的体面,而是后位么?

    她只是一个失宠且无子的嫔啊。

    在帝王身边多年,苏培盛当然不会连这点事也做不好,很快便带着人出去了。

    而安贵人久不见天颜,仍然维持着从前得宠时的认知,竟也不顾这样多的嫔妃在场,抓着雍正的手就开始喋喋不休地诉说这些年她深夜的寂寞。

    婉襄微微别开了脸,只能是求一个眼不见为净。

    雍正终于克制不住自己的不耐烦,将他的手抽了出来,又将那封所谓的“遗书”递给安贵人看。

    “安贵人,这可是你亲笔写就的?”

    明眼人都知道不可能是,但如今既然不是死无对证,还是问一问安贵人更好。

    安贵人接过来,袖口宽大,夏日单薄的衣料一下子滑落下来,露出莹白一段雪藕。

    她大约还想同雍正柔情蜜意片刻,看清了“遗书”之上的内容,一下子花容失色。

    “万岁爷!这绝不是嫔妾写的!嫔妾根本就没有罪,是为人下毒的,怎会提前写好这封遗书呢?”

    宁嫔终于回过神来,“这倒是也未必,说不准安贵人是明知自己有罪,畏惧为万岁爷查起,所以伪造了这些证据,又给自己下毒,想要借此脱罪而已。”

    她话音刚落,熹贵妃针尖便对上了麦芒。

    “那可不是人人都能够有勇气像宁嫔这样死谏的。更何况,是非黑白便是是非黑白,填上再多的人命,也扭转不过来。”

    她说的是九子墨那一次,也就是她们之间的战争刚刚打响的时候。

    裕妃掩袖笑了笑,“熹贵妃娘娘说的是,都有勇气服下这马钱子了,还装什么装?更何况目的到底没有达成,嫔妃自戕又是大罪……”

    “都已经决定去死,不留证据了,却又留下遗书祸害自己的族人,这岂不是自相矛盾么?”

    安贵人挣扎着要起来,望向宁嫔的方向,“宁嫔娘娘您……您……嫔妾向来不违逆您的意思,也就是来到圆明园中这一段时日恐怕叨扰了您……您也不至于要在万岁爷面前这样污蔑嫔妾吧!”

    “更何况……更何况嫔妾那一日之所以会看向李贵人,也并不是因为听见这封信里所写的,是因为她说来‘皇后娘娘不是知道和惠公主重病吗’这一句话,而是因为她们之前在讨论……“

    安贵人横了横心,“在讨论继后人选……“

    “哦?”

    安贵人此时当然还不知道雍正在勤政亲贤殿所说的那些话。

    这话也引起了雍正的兴趣,人人都能听出他的嘲讽,“‘她们’是谁?又说了些什么?”

    安贵人这才反应过来,这也是件得罪人的差事。可箭在弦上,也不得不发了。

    “郭贵人和海常在认为裕妃娘娘膝下有皇子,德高望重,堪为继后人选。”

    裕妃正在喝茶,闻言毫无形象地喷出了茶水,而后立刻郑重地跪下请罪。

    “请万岁爷恕臣妾殿前失仪之罪。臣妾对您,对先皇后都是一片丹心,绝无半分觊觎后位之心,请万岁爷明察。”

    她是最讨厌被卷进这些事情里的人,实在是无妄之灾。

    安贵人也不喜欢裕妃,说都说了,很快无所顾忌地继续说下去,“李贵人认为熹贵妃娘娘协理六宫多年,才是最佳的继后人选。”

    “嫔妾与熹贵妃娘娘有私怨,这话让嫔妾不高兴,因此瞪了她一眼。”

    她倒是十分坦诚率真,什么话都敢说。

    这样的人平平安安活到了乾隆十四年,也是个奇迹。

    “那时高常在和马常在也在附近,高常在没说话,马常在却说,她觉得刘贵人德才兼备,如今虽只有公主,未必没有来日。”

    婉襄不由得微微皱了眉,正要跪下,雍正便回头望了她一眼。

    “该说的话,朕都已经说过了。”

    他们四目相对着,婉襄顷刻之间放下了心中的不安,安然地坐在原处。

    “今日之事暂时到此为止,待到安贵人能挪动之时,和李贵人一起挪到九州清晏的天地一家春去居住。”

    “孝敬皇后刚刚崩逝,你们心中却全无一点悲痛之情,于丧仪之上妄加议论。人人罚俸半年,静处居室思过一月,不得随意出门走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