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怨怼

    “地方官向百姓征收钱粮之时,往往会加上一定比例的损耗,此为‘火耗’。而后往上递进时又层层加码,导致百姓苦不堪言。”

    “皇阿玛登极之后,便创立了养廉银制度,火耗全部归公,而后依各地情况在俸禄之外额外给予官员一笔钱财和俸禄。”

    所以叫“养廉”。

    但古今中外做事,从来都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样的举措不能从根本上斩断官员贪污的手,不过,也总是有进步的。

    和惠公主说话的时候将声音压得很低,莲花馆中富察氏的床榻上并排躺着三个小团子,他们都睡得很熟。

    永琏不在这里,满了一岁的孩子,已经不屑于同仍被襁褓包裹地严严实实的小婴儿为伍,桑斋多尔济还没有能够到反抗母亲的地步,因此也老老实实地睡在这里。

    富察氏帮和惠公主分着线,也道:“连皇阿玛都没法完全杜绝的事情,宁嫔娘娘新官上任三把火,想要从根本上做出改变,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

    “不过是会适得其反,令自己在宫中更不得人心罢了。”

    所以熹贵妃按兵不动。

    她协理六宫这么多年,宁嫔短时间就能发现的事,她难道还能不知道?

    不过无论宁嫔的出发点如何,减少宫中浪费贪墨之事都是好事。

    因此那一天的末尾,雍正将他捏过的那只犀角雕就的岁寒三友杯赐给了宁嫔,算是安抚了她,也默许她继续在后宫之中进行一定范围的改革。

    近来圆明园中颇有些鸡飞狗跳的意味,简直像是红楼梦》中抄检大观园的时候。

    但这些也不过是在后宫女眷之间流传的惊惧恐慌之事,于雍正而言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妨碍。

    他在心烦其他的事。

    七月时又有贼人侵扰吐鲁番民众,副将王廷瑞出城迎敌。虽杀敌二百余名,且生擒七人,终究不过小胜,不足为喜。

    雍正更忧虑的事是侵扰吐鲁番的贼人数次为清军击退,恐怕怀恨在心。

    小支军队也罢,若集结重兵,则百姓又要遭遇苦难。

    所以雍正发上谕,不许吐鲁番守城官兵再出城迎战,尽力将所有民众聚集于一城以方便守卫保护。

    若出城迎战,准噶尔本是游牧民族,清军如何能敌。但坚守城垣则将优势均集中于我方,方为上上之策。

    “婉襄?”

    婉襄回过神来,和惠已经用银叉子叉了一块哈密瓜给她。

    “这是进贡之物,肃州金塔寺的哈密瓜。听闻前几日皇阿玛还发上谕要当地的人教导如何栽种,让其他地方的民众也学习种植,以此富民。”

    婉襄笑着接过来,将这一小块由井水湃过的哈密瓜吃完了。

    “万岁爷总在思虑这些事。对了,伯塔月,我恍惚听见前几日永璜发了烧,如今可好了?”

    如今她们私下相聚时,都只称呼彼此的名字,也更亲近一些。

    富察氏面有苦涩,“永璜的身体倒是渐渐好起来了,毕竟也只是小孩子贪凉着了风。只是兰哈玳的身体一直没有什么起色。”

    哲悯皇贵妃是雍正十三年薨逝的,也是从如今便一直生病么?

    “自从知道那个孩子的死因恐怕是因为她自己一口一口服下的药,且那个一直服侍她的嬷嬷为人收买,背叛她最后横死,她的病就更严重了。”

    “夏日里都不肯好,到秋冬时天气寒冷,她更受不住。”

    和惠的手搭在富察氏手上,希望能给她一些安慰。

    “阿嫂,难道……难道这个心思歹毒的贼人,便当真藏得这样好么?”

    富察氏摇了摇头,“去的时候都晚了,没留下一点行迹。”

    “若不是兰哈玳自己记得药方中有一味通草,连留在她妆奁匣子里的药方都是假的。我们也是觉得这点可疑,才去查的那嬷嬷。”

    这句话是不能说的。

    若是乾隆后院争宠,为什么不直接去害真正的福晋富察氏,而要加害另一个,只是格格的富察氏呢?

    若是一块金和一块玉摆在一起,恐怕还要决断一下究竟去伤害哪个,陷害哪个。

    可一块玉和一块玻璃,便不用犹豫了。

    “富察格格之前同谁起过龃龉么?”或者是因为同富察·兰哈玳有旧怨。

    富察氏几乎想都没有想,便摇了摇头,“兰哈玳素来与人为善,便是房中的侍女打碎了她心爱的摆设,她也从不会说重话。”

    “这样的人,能同谁起龃龉呢?”

    如果当真没有人暗恨富察·兰哈玳的话,就只能是因为怀璧其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