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俭省(第2页)
“而如今嫔妃们住得都分散,又没有什么可争之事,唇枪舌战也很少,反倒和谐。”
她们都已经习惯自己消磨漫漫长夜了,婉襄得宠也近两年,她们都明白了雍正的心意。
若是不考虑这些,若不是无聊些,其实做妃嫔还是很不错的,雍正没有亏待她们任何一个。
“那这几日皇后的身体呢?朕为她换了太医,可有些起色?”
皇后的身体不会再有什么起色了,纵有,也是无用的。
“不过还是老样子。皇后娘娘前日同您说,希望中秋家宴之后便搬到畅春园去……无论如何,我和嘉禾都会在您身旁。”
后宫女子,除却皇后与太后,连死在紫禁城中的资格都没有。
所以懋嫔弥留之时,被挪到了吉祥房去。
而皇后大约也是预感到自己大限将至,所以想要到畅春园去度过余生岁月,安安静静地离开。
雍正当然明白婉襄的意思,他是从小在紫禁城中长大的人,康熙那么多妃子,那么多皇后,他见证了每一位皇后的薨逝。
他更用力地抱紧了婉襄,想要逃避这根本就逃不开的事,但当然是徒劳无功的。
雍正只好转移话题,“你和富察氏交好也是件好事,富察氏持心公正,贞静端庄,且毕竟是未来的皇后。”
婉襄找到了腰上他的手,紧紧地握住。
“四哥,不要说这样的话。”
她又没有做错什么,不要用这样的话来惩罚她。
他们就这样感受着彼此的存在,静默了片刻。
苏培盛又自殿外走进来,向雍正禀报,“回禀万岁爷,宁嫔娘娘在殿外求见。”
宁嫔久不面圣了。
雍正松开手,看着婉襄重新坐回到了窗边的长榻上。
“让她进来吧。”
像是故意避着婉襄一般,纵然这段时日婉襄前往探望皇后的次数并不少,却一次都没有遇见过宁嫔。
圆明园虽大,也没有那样大。
得到雍正允准,她很快便自殿外走了进来。
或者是为了遮掩额角的伤疤,那寥寥的几次见面,宁嫔的妆容都是很浓的。
又为了搭配这浓艳的妆容,她的服装与发饰都十分艳丽精美。
但今日不是。
今日的宁嫔素着一张脸,疤痕明晃晃,唇色苍白,脸色十分难看。
也不过穿着一件月白色百蝶穿花纹暗花绸氅衣,戴一只以素银和通草花装饰的钿子,不像是后宫中协理了六宫的嫔妃,简直像是寻常当差的宫女。
这又是怎么了?
宁嫔上前给雍正行礼,“嫔妾给万岁爷请安。”
她这样装扮,雍正显然也不习惯。
往常嫔妃在他跟前说话,他不大爱听,都会一边批阅奏章,但今日显然是被唬住了,并没有低下头去。
“宁嫔,你打扮成这样过来见朕,是有什么事么?”
宁嫔并没有起身,“的确是有要事要向万岁爷禀报。”
她就像是一柄剑一般插在雍正面前,婉襄要站起来同她行礼,一时之间也有些踌躇。
但她只将婉襄当成一个透明人。
“自嫔妾协理六宫以来,深感后宫花用糜费之巨,而其中又有许多可以俭省之处,嫔妾连月来都已一一详查核减。”
后宫之中的花费是少了些,但那些于其中一层层中饱私囊的人还在,最终受苦还是那些没有话语权的低位嫔妃。
甚至裕妃私下里也同婉襄抱怨过几次,说每日送到接秀山房的消暑饮品与冰块都少了些。
嫔妃身边的宫女,二小姐也是小姐,手头上富裕惯了,忽而要节衣缩食地过日子,园中自然各处都怨声载道。
尤其可怜几位锯嘴葫芦似的答应与常在,裕妃心善,私下补贴了高常在和马常在不少银钱。
实在出乎婉襄意料。
“……似苏州巷中戏子伶人,亦不必留下这么多人数教养。万岁爷忙于朝政,鲜少入同乐园听戏,平日也不过是嫔妃偶有经过,传戏班过来而已。”
“嫔妾以为,苏州巷中戏子伶人亦可以裁撤一部分。这些人散入民间,也算是天家与民同乐之举。”
宁嫔已经说了很多了,雍正显见着有些不耐烦起来。
“节俭自然不错,但天家气象,该有的东西还是不能减少的。”
“如今减少戏子伶人,来日蒙古王公,外蕃使臣来京进上,难道我泱泱大国连像样的歌舞伶人都没有么?”
宁嫔忽而又拜下去,分明是有未竟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