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端倪(第2页)

年老的太监立时从殿外走进来,“你亲自送宁嫔回去,再替朕去一趟太医那里问一问宁嫔身体状况。”

“无论是需要什么奇珍草药,朕便是举天下之力也会寻来,只管给宁嫔用上。下次再见宁嫔,朕不要她仍是这样病怏怏的。”

苏培盛将宁嫔搀扶了起来,而后宁嫔用力地将苏培盛推开了。

“万岁爷……您……您就没有旁的话想要同嫔妾说么?”

宁嫔今日恰穿着一件湘妃色的氅衣,长发垂落着,没有用任何饰物,是衣服脱簪待罪的模样。

可这样的装扮却更加凸显出她身为汉族女子的美丽与纤弱,她倔强地就像是秋日里落叶树上一片始终不肯飘落的叶子。

婉襄觉得自己似乎并不应该在这里,她觉得自己应该退让,可是她根本无处可退。

雍正静静地凝视了她片刻,轻启薄唇,话语中没有一点喜怒。

“宁嫔,你应当知道这是为什么的。”

但宁嫔的神色是恐惧的,她不由自主地后退了一步,恰好踩在栽绒绿地龙花毯的边缘,一下子失去平衡,摔了下去。

一阵寒意刺骨,宁嫔失神了片刻,而后笑了笑。

“都不是万岁爷的错,都是嫔妾的错。”

雍正并没有给她任何回应,她从地上勉力爬起来,重新跪直了。

“嫔妾告退。”

苏培盛再一次奖她搀扶起来,她没有再执着什么,缓慢地朝着殿外走去,花盆底踩在金砖上,一下,一下,又一下地击打在婉襄心上。

婉襄收回目光,重新望向雍正。

他没有在望宁嫔离去的背影,也没有望婉襄,他只是很快将目光挪回到了奏章上。

但他的情绪并不似方才那样专注,也不再有半点愉悦。

婉襄感觉地到,并不想追问。

勤政亲贤殿又沉默下去,婉襄需要静心,于是她又拿起了那本《悦心集》,企图让自己的神思从方才的情形之中抽出来。

可是她根本没办法做到。

宁嫔究竟做了什么他们彼此都心知肚明的事,以至于雍正今日疏离无情至此。

那一日他说宁嫔不会再有子嗣并非全然是因为婉襄,还有别的事。

是什么事呢?

既能让雍正这般无情,却又终究同宁嫔维持着面上的和平。若非今日宁嫔做得过头,他也不会这般警告她。

但留给婉襄思考的时间并没有很久,殿外再一次热闹起来,婉襄看见的是脚步匆匆的马佳·巴衮。

是四宜书屋有消息了。

御前侍卫要见皇帝,更因今夜紧急之,不需要小顺子进来通报。

雍正下意识地合上了他案几上的奏章,眉头紧皱,预备听马佳·巴衮的回报。

“回禀万岁爷,因那宫人声称的事发之地在水边,今夜奴才奉圣命带领四、五个御前侍卫埋伏在四宜书屋水池附近。”

“先时风平浪静,连经过此地的宫人都没有。到了亥时,奴才便瞧见有人从四宜书屋北面的院墙翻进了院中。”

他把事情的发展说的很仔细。

“那时奴才按兵不动,想要看一看此人究竟想要做什么,而后便见他左顾右盼,在确定无人之后径直趴在了岸边上。”

四宜书屋前的水边和平湖秋月的临水敞厅是一样的,人若趴在地上,便几乎和水面齐平。

“那人伸出手,在沿岸一侧的石壁上一路摸过去,终于摸到了一根渔线。而后便将这根线慢慢地提了上来,是个瓶子模样的东西。”

他一面说,一面将那个瓶子恭敬地奉给了雍正检查。

婉襄同样望了一眼,看起来是个琉璃制成的瓶子,没有什么装饰,有木塞防水。那绳子就系在瓶口上,有被剪去的痕迹。

里面塞了许多纸张……婉襄很快反应过来,那不是纸张,而是银票。

这手法和那一夜她与裕妃一同偷听到的是一样的。

可马佳·巴衮难道只拿住了贾士芳一个人么?

雍正很快将那些银票取了出来,一张一张地摊在案几上。都是大额的,不需要如何数,也恰好就是一万两。

雍正的脸色越发阴沉难看,“你们抓住的那个是谁?可是圆明园中人?”

马佳·巴衮微微地抬起头来,有些艰难地开了口。

“今夜被抓住的人并不是只有一个,而是两个。其中一人是秀清村道士贾士芳,已经捆于水边,由其他侍卫看守。”

“至于另一人,她落了水,不方便过来……万岁爷恐怕要自己过去四宜书屋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