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幕幕 作品

第113章 假如相识在年少3

 她垂眸, 心里不由漾出一圈圈涟漪,低声道:“大将军过奖了。”

 两人一时无话,他军务在身, 既没有时间,也没有理由还跟在她身旁。

 可却始终不想离开。

 于是他又找话道:“那乌桓探子在京中也曾伤人, 姑娘下次出门, 再多带些护卫。”

 “是么?”薛宜宁略有些吃惊, 马上道:“多谢大将军提醒,但愿今日能将他们捉到才是。”

 骆晋云回道:“会捉到的。”

 他又随她走了一段路,也让她要一直从车厢内探出头, 实在是不便再跟着了。

 顿了顿, 他才说道:“那,姑娘先过去, 乌桓探子的事关系重大,我还得回去看看。”

 薛宜宁忙道:“那大将军慢走,今日多谢大将军。”

 “薛姑娘客气了。”他驻足,目送她马车离开,她往后看一眼,放下车帘。

 松月在车厢内说道:“奇怪, 骆大将军……似乎对姑娘挺上心的, 怎么那宋夫人也没来说合?”

 薛宜宁以为就自己惦记着这事,没想到松月也关心着, 还说了出来。

 她只好道:“毕竟见过,他总不至于这样的忙都不帮,帮个忙也不能说明什么。”

 “可他还送了姑娘这么长一段啊, 反正我看他是很喜欢姑娘的。”松月在一旁说。

 “你别乱说。”薛宜宁出声责备, 脸上却带了几分羞怯。

 南街忙了半天, 终于将那两名探子抓住。

 骆晋云将关押审讯之事安排妥当,便要回军机阁。

 他问张平:“什么时辰了?”

 张平回答:“午时还差两刻。”

 “回军机阁吧。”骆晋云说着,掉转马头。

 走了一段,张平提醒道:“将军,左拐去军机阁更近。”

 骆晋云“嗯”了一声,回道:“顺道去看看武库。”

 “但我记得,再过三日将军不就要巡查武库吗?”他疑惑地问。

 骆晋云看向他:“要不然,你不做护卫了,到军机阁来做督查?”

 张平连忙道:“属下不敢。”

 骆晋云往城南而去,张平再不敢多话。

 但路过武库,骆晋云就往大门口瞧了眼,就这么策马过去了,然后绕了一圈,到一座园子前停下。

 张平抬眼一看,园子方形的门洞上方写着“梅园”二字。

 他这才想起什么来,恍然大悟,险些拍自己脑门,暗骂自己蠢。

 骆晋云下了马,说道:“你留在外面看马吧。”

 说完,头也不回地走了进去。

 张平往里面瞧了眼,不由一笑。

 这城南梅园因为种着梅花,文人们又喜欢这东西,常来品茶斗诗之类的,时间长了,倒把它捧成了个风雅胜地,所以名气很大。

 但大将军可不好这个,今天还是他第一次进去,想也知道是为什么。

 早春时节,天没那么冷了,梅园又正盛放,是梅园最热闹的时候。

 有贵女们带着丫鬟赏花,也有读书人聚在一起题诗,就在骆晋云不知往哪里走时,一阵琴声从不远处响起来。

 他立刻往琴声传来处寻去,没走几步,便看到一片周围开有腊梅的空地,几位老者,一人面前一张茶几,正端着茶盏品着茶,当中一位老者,旁边坐着他夫人,再旁边,便是弹琴的人。

 她以轻纱蒙面,只露了半张脸在外面,低头专心抚着琴弦。

 那琴声清冷幽长,如他这般粗人,都仿佛看到一片春寒料峭里的梅景,暗香浮动。

 难怪她师父要她来抚琴。

 难怪那些风雅之人喜欢听琴。

 他从

 前听不懂,今日却全然明白。

 原来,琴音可以这样美。

 这便是他……未来的妻子。

 “万万没想到,今日竟碰到了司徒先生。”这时,身旁有人在他耳边说道。

 另一人说,“哪个是司徒先生?”

 “中间那个,穿道袍的,旁边的是他夫人,极善音律,人称司徒大家。”

 “什么司徒先生,司徒大家,我都不关心,我倒是最想知道,那抚琴的女子是什么人。”

 “那个……就不知道了。”

 “琴美,人更美。”

 “莫非是哪家教坊的姑娘?”

 骆晋云一眼睨过去正要说话,便听他身旁人道:“自然不是,教坊里的姑娘,哪有这般姿仪气度,你再看她身后的丫鬟和仆妇便知道,必然是哪一家的闺秀。”

 “以余兄家中门第,怎样的闺秀也配得上,不如稍后去打听打听,这是哪家姑娘,改日上门提亲?”

 “这个,这个,你觉得可行?”

 “不可行。”骆晋云一声出,那几人一同看向他。

 他身姿挺拔,不怒自威,那姓余的年轻人因出身高,不由将他打量一眼,有些不客气地问:“阁下是谁,何出此言?”

 骆晋云说道:“弹琴女子是司徒先生关门弟子,也是丰泰街薛家嫡长女,据我所知,她已有婚配。”

 他说得如此明确及笃定,由不得他们不信。

 姓余的年轻人脸上有些讪讪,忙道:“刚才不过几句戏言,阁下莫怪。”说完,转身离去。

 另两名读书人见他走,也一同离开。

 骆晋云仍在原地,静静看向腊梅花树下的她,不由弯了唇角。

 下午有事耽搁,他回府已是天黑。

 却还是往福禄堂而去,向老夫人请安。

 老夫人用了晚饭,正抱着唯一的孙子锁儿逗趣,他与老夫人闲话几句,待弟媳黄氏带了锁儿下去,便问道:“母亲,与薛家之事,谈得怎样了?”

 “薛家呀……”老夫人回道:“你宋婶的婆婆正好病了,她这几日侍奉左右,有些忙,我也就没去找她。”

 骆晋云从未理会过这种人情锁事,不知道议亲的流程,但仍觉得有些不妥,便问:“那母亲,有主动去拜访薛家夫人么?至少……让他们知道是因宋婶家中有事,所以耽搁了。”

 这样也算明确要结亲的态度,毕竟宋夫人与他们是远亲,关系近一些。

 老夫人不在意道:“不是你说让我不要太主动,你不是太喜欢薛家么,正好你宋婶就有事,那我就名正言顺先放他几天。”

 骆晋云一惊,正要说话,却听老夫人继续道:“再说,昨日初一,我去上香,碰到了你金家伯母,还有他们家那小姑娘,唤采儿的,多时不见,倒长高了许多,我一问,虚岁都十五了。你金家伯母还问你呢,我听那意思,似乎有些想把女儿嫁到咱们家,正好你们小时候——”

 “母亲的意思是,如今你又看上金家了?”骆晋云打断了老夫人。

 老夫人看出他神色中的不喜,回道:“不是我看上,明明你们小时候也提过这事,你也没说不行,我想着,相比起薛家,还是金家更合适些。”

 “并不合适,既已定了薛家,又何必再扯什么金家?再说金家妹妹年幼,我对她怎会有那份心思,母亲想多了。”他神色不豫道。

 老夫人心想,什么时候就定了薛家了?先前说不太喜欢薛家的是他,现在这么快定了薛家的也是他。

 但好不容易有一家能让他这样说定就定的亲事,老夫人也松了口气,最后问他:“所以,你是确定要定薛家了?不再看别的?”

 骆晋云神色肃穆顿了半晌,“嗯”一声。

 入夜,薛宜宁用过饭,在房中翻着书,萧氏房中的妈妈过来,让她过去。

 她心觉奇怪,放了书过去,拜见过萧氏,便听萧氏问:“我听说你今日在南街,碰到了骆家那位大将军?”

 薛宜宁有些局促,点点头,“是,好像是军中查什么探子,拦了南街,他帮我们过去了。”

 萧氏眉头微皱,脸色似乎有些不太好,又问:“是他主动帮的你,还是你找的他?”

 薛宜宁回想了一下,算下来,倒是她先看到的他,在他问过之后,也是她主动请求他帮忙。

 “大概,算是我找的他。”她回答。

 萧氏叹了声气,然后道:“和他家这事,就算了吧,你再遇到他,还是保持些距离。”

 萧氏脸上神色更气闷了些,说道:“自那日你们见过,那宋夫人便再未登过门,想想便知是怎么回事了。还有那骆家老夫人,昨日我去上香,远远看见了她,我猜她也看见了我,却假装没看见,我才犹豫着是不是主动上前与她打声招呼,结果竟见到她与另一对母女亲亲热热一路走,我找人一打听,才知道那家也是武官,姓金,还与他们家颇有渊源,似乎小时候就说过要结为亲家的话。”

 萧氏越说越不悦道:“我是从未受过这么大的气,当初要说亲的可是他们,如今竟似皇帝选妃般,扔了我们不管,又去找别人,同时钓着好几家,当我萧家的女儿是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