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哈密瓜 作品

第1220章 五皇子的转变(第2页)

    李韵倒是没有管这些,他现在就是迫切的需要人才,迫切需要和李昭的计划接轨。

    李韵站在工地上,这是交州学院附属学院的选址。

    地方绝对是最好的,有山有水,环境宜人。

    打从李昭给了他们这个提示后,李韵就一直将这件事放在首要的位置,他在交州的这三个月,更加清楚的认识到,那些人才的重要性。

    而且,他也和李昭探讨过。

    现阶段,交州学院和交州附属学院是最完美的发展模式。

    交州学院走的是全能的精英模式,而交州学院附属学院走的则是底层的,符合大多数人利益,符合当前发展的模式。

    两者缺一不可。

    只要是按照这种模式走下去,未来五到十年内,整个武国境内,将会涌现出一大批可用的人才。

    他也和李昭估算过,未来五到十年,要想将整个武国发展起来,这些人才都还不够用。

    因为老一批的人会老,会干不动,会退休。

    中年顶上去,新生代成为主力。

    人才是有一定的流逝。

    因此,这些老师傅也必须要利用起来,他们或许不会读书,不会认字。

    但他们丰富的经验,却是无论如何都买不到的。

    这种想法和理念,李韵也是颇为认同的。

    因此,他回来后,基本上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这里。

    学院选址后,各种购买原材料的事情他都坐镇,亲自把关。

    毕竟关系到以后禹州的发展。

    而且,李韵也需要这一份经验,他想知道,这学院到底是如何建造起来的?

    只有了解和掌控其中的细节,以后才能更好的规划。

    在收到李昭的钱财和粮食后,李韵立即调拨过来。

    反正他们禹州的运河段马上在年底就能完成了,速度和效率远超其余几州。

    剩下的精力主要就是放在修路、建造学院、开垦田地、培育粮种以及建造水库上。

    这些基本上都是同时进行的,但也有主次之分。

    李韵觉得最重要的就是修路和学院。

    毕竟明年下半年就可以正式招生开学了,各种事情都要准备妥帖。

    他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因此想学一学。

    万一有疏漏的,也好及时找李昭请教。

    学院场地上,无数木材堆积如山。

    沙土、岩石、砖瓦等等,都一应俱全。

    工人们分工合作,打地基的打地基,开始做工的做工。

    这片区域的木匠、瓦匠是最多的。

    李韵一边学习,一边视察,有时候也会上去搭把手。

    眼看着学院的雏形已经出现了,李韵心里要说不激动是假的。

    可他也清楚,即便是学院开始招生后,孩子们学习成才也是需要时间的。

    之前他不懂,为何李昭干这些事情如此起劲。

    如今他懂了,这种期待感真的不要太强烈。

    若是有朝一日,自己也能看着无数成才的学子从学院中走出,然后为整个禹州,整个国家出力,那该是何等的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