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零一章 传檄(二合一)
“徐州牧、淮阴郡公、尚书仆射李徽告天下曰:玄圭凝霜,必彰篡逆之兆;紫宸荡秽,当奋雷霆之威。桓玄本豺狼之身,托名桓室之族,阴怀枭獍之性。昔假勤王之名,窃据上流,权御朝堂;今逞凶悖之志,窃国窥鼎。裂冠毁冕于太庙,僭号“楚帝”;剖符割玺于丹墀,秽乱乾纲。此诚神人共愤,天地不容!”
“自桓贼入京之后,恶行昭昭,惊动天地,血债累累,罄竹难书。此贼囚戮宗室,僭越无礼,挟天子以令天下,矫皇命以制四方,朝纲混乱,以得其利。此贼行苛政暴敛,凡黔首不利之事,尽皆为之。令建康街头饿殍遍野,三吴之地饥民入朝。天下百姓流离,万民哀嚎,受水火煎熬,倒悬之痛。此贼屠戮忠良,陷害大晋豪族。自其入京以来,朱雀桥头血浸木屐,乌衣巷外冤魂漂游。忠良之臣族灭身死,黑白颠倒朝堂腥膻遍地。此贼毁弃礼乐,明堂阶下舞戎装,台城宫中夜歌舞。令我大晋礼崩乐坏,社稷蒙羞。今此贼又窃取晋室之鼎,野心大白于天下,岂能容乎?”
“臣李徽乃大晋重臣,多年来戍徐州之地,拱卫大晋社稷,庇护天下百姓。大晋社稷蒙尘,臣岂能坐视。今日在此,歃血盟誓,率十万东府将士,领干艘淮阴艨艟。玄甲映大江之水,长槊指石头城阙。誓同桓贼作生死之斗,涤荡逆流,还我大晋清明之世。今三军列阵于此,他日必当扫荡桓贼,不成功,便成仁。”
“不只我徐州之军讨伐桓逆,我李徽在此登高一呼,敦促我大晋天下之人,凡我晋民宜速奋起。北府遗兵可持旧刃,江东豪族宜起家奴,三吴子弟当裂帛为旗
中原遗黎请负粮相从。凡我大晋之军民,便当揭竿而从,共讨桓逆,此乃大晋子民应有之忠义。”
“今布此檄,檄至之日,明示赏格:凡枭逆首者,拜刺史,授侯爵。凡献城池者拜太守,铜符紫绶。从逆不悛者,定悬首白旗,夷其三族。凡弃暗投明,阵前倒戈者,既往不咎,官职如故。望天下军民周知。”
“昔光武起于白水,终荡新莽之秽;宣帝奋于陇亩,卒除曹爽之奸。今晋室虽微,天命未改。吾辈执锐披坚,正为天下诛此国贼!当使金陵王气复兴,重开大晋日月!吾今为首,誓靖国难,诛贼讨逆,不成不归!”
苻朗神态激昂的宣读完了这篇檄文,台上台下军民一片肃然,旋即高呼号叫,激情澎湃。
李徽听着这檄文,微微点头。这篇檄文是苻朗所作,果真是激昂慷慨,气势如虹。一个秦国氐族贵族,居然能将文章写得这么好,引经据典,气势磅礴,真是令人赞叹。可见其实民族大大融合已经开始,起码在上层贵族之中,胡族的汉化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这对于整个南北的融合是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的。这也是最终天下一统,民族矛盾消弭的基础。
当初苻朗主动要求撰写檄文,赵墨林还曾表达了不满,认为苻朗未必能够胜任。但此刻看来,不光是李徽满意,连挑剔如赵墨林这般,也是抚须点头,赞叹不已。
宣读讨逆檄文之后,李徽随即下令,将檄文即刻付梓。谢道韫的拓印作坊其实早已做好了准备,檄文全文已经全部排版完毕,就等着李徽下令。数百名信使也早已经准备好了骏马,带足了干粮清水在衙署之前等候。最多半天,他们将携带这些檄文飞驰四方,向大江南北的各州郡县之地送去檄文,告知天下。
这之后,便是检阅兵马,授旗出征。李徽在众将的陪同之下,策马缓缓行过整齐的队列,向出征将士们表示慰问。随后将一杆杆的大旗授予诸将,命他们领命出征。
此次东府军分为六军,前军统帅由李荣担任,领步兵三万,五干火炮兵马,配备攻城重炮八十门,及远火炮一百门,作为前锋兵马。中军三万,由李徽亲自率领。有亲卫火铳骑兵三干,步兵两万,特种火器兵五干,其余兵种数干。左右军由朱龄石朱超石两人统帅,各领一万两干兵马,包括骑兵六干,步兵六干人,作为侧翼力量。后军两万,由周澈周毅父子率领,负责策应补充,运输作战物资,修缮损害的作战器械,包括五干工匠在内,作为后勤的一部分。水军由郑子龙率领,一万五干名水军和数百艘战船,包括重楼炮船三十艘在内的水军将负责水面作战,掩护大军登陆作战等任务。
除了作战兵力之外,另有荀康李正赵墨林陶定等人组成的后勤调配小组,负责协调十余万民夫运输物资粮草,和周澈的后军进行衔接护送调配等。苻朗以及十几名官员此番随李徽出征,苻朗作为大军参军司马之职和那帮参谋官员将为李徽出谋划策,协调各方。
正午时分,伴随着雄壮的‘岂曰无衣’的嘹亮的军歌声,一队队兵马昂首出发,有的上马向南,有的登船启航,奔赴战场。
李徽在众人的簇拥之下来到淮河大码头旁登船。谢家众人前来送行,于堤上凉亭之中摆下饯行酒宴。
张彤云为李徽斟了酒,端起酒杯上前道:“夫君此番出征,彤云虽心中不舍和担心,但也知道此乃大事,不得不为。这么多年来,夫君征战四方,彤云从未拖过后腿,便是知道夫君有必为之事,非我等能够挽留。彤云只希望夫君能够保重自己,万望珍重。时常想想家中众人,想想婆婆和儿女们。若有涉险之事,当三思而慎行之。除此之外,别无所求。家中之事,我等自然打理周全,夫君不必挂念。祝愿夫君,凯旋而归。”
李徽微笑点头。张彤云虽然格局不大,但这是她最为朴素的请求。这其实也代表了许多人朴素的请求。她们不会阻拦丈夫出征,但也不希望他们出征。她们只希望丈夫能够平平安安的归来,一家子能够团聚在一起安安稳稳的生活。自己不能苛求张彤云做的更多,这恰恰是最真实的她。
“夫人放心,你的话我记住了。家中诸事,还需你们操心,多多担待。”李徽微笑举杯,和众人饮了此杯。
再斟了酒之后,李和谢道韫阿珠顾青宁等人一一喝了。笑问道:“还有谁有话要交代的?”
阿珠道:“公子记得早晚加衣,莫贪凉,莫多饮。早睡早起,遇事不要急。”
李徽笑着点头。顾青宁道:“夫君只管去,打的桓玄落花流水。需要我帮忙的,我可以去陪着夫君打仗。”
李徽大笑道:“甚好。正需要你。你的草药作坊不是很红火么?此番看看你的新药是否有效。若有效,医治将士伤痛,也是大功一件。”
顾青宁大喜而笑道:“那必然是有效的。那可是师父的方子。可惜师父不知去了何处,不然这样打仗的事情,她必是喜欢的。”
李徽心中一动,暗叹一声。看向谢道韫道:“阿姐呢?有什么要交代的?”
谢道韫道:“交代什么?你都三十多岁的人了,知道自己要干什么,要我交代你什么?只管去便是,做好你该做的事情。你要做的便是心无旁骛,莫辜负天下人的期待,其他的不必考虑。”
李徽哈哈大笑,点头道:“说的极是。”
张彤云招手叫来李淮李泰等人上前来给李徽磕头。
李淮虽然只有十二岁,但是已经生的一表人才,个头已经到了李徽的肩膀,相貌清秀,温文尔雅。他喜读书,在张彤云刻意的熏陶之下,已然琴棋书画无所不通,颇有名士之风。只是性子有些拘谨,颇有些少年老成之意。
李淮跪地磕头,口中道:“阿爷此去领军作战,必然辛苦啦。请阿爷保重身体,勿要劳累。儿子祝阿爷旗开得胜,拯救万民。”
李徽沉声道:“借你吉言。淮儿为长兄,我今领军作战,你再加需好好的照顾兄弟妹妹,督促管束他们的行止学业,帮衬你娘和诸位娘亲管理家事。你也十二岁了,不要将自己当成孩童了,明白么?”
李淮叩首道:“孩儿明白,阿爷放心便是。”
李泰在旁道:“阿爷怎不带泰儿去打仗杀敌?泰儿都求了好多天了。”
阿珠忙道:“泰儿莫要吵闹。”
李徽看着李泰。但看外表,李泰确实身材壮硕。十来岁的孩童比之一般男子还要魁梧。这小子喜欢舞枪弄棒,倒是和他兄长完全不同。
“李泰,自有你上战场杀敌的时候,但不是现在。你以为你那点武技,便可以上阵杀敌么?你要学的还多呢。好好的照顾家里,若是惹事,我回来定不轻饶。”李徽道。
李泰吐吐舌头不说话了。
李弘今年虚岁八岁,跪在一旁默然不语。李徽道:“弘儿,听你娘说,你为阿爷此次出征作了一首诗,要送给我。怎不念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