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八六章 手段(二合一)(第2页)
对桓玄而言,这是极大危机。既然暂时不打算再攻李徽,则必须要找到一个替代的路线。实际上,大江以南的陆路,穿过江州中部官道运输物资粮草和兵马的补充也是可行的。这样便可以避免大江水道被截断的风险。
而刘裕则正好卡住了江州中部,控制了鄱阳湖,好死不死的成为截断路上通道的一股势力。
对于桓玄而言,刘裕那点兵马其实不值一提,他只是之前的目标不在刘裕身上罢了。但现在,解决刘裕就成了既打通陆上通道,利于物资粮草兵马从西北运抵京城的最佳方案,也同时成了军事上立威的必然选择。
至于南阳的殷旷之和梁州作乱的巴獠部落,那不过是为了更好的平复荆州和梁州的局势,解决这些令人作痒的疥癣之疾罢了。
以上是军事方面的考虑,挽回军威,打通通道,为之后做准备。另一方面,桓玄要解决的便是朝中那些沉渣泛起的反对之声,以及一些妄图借司马德宗的名义抱团和自已作对之人。
桓玄认为,必须要严厉的惩罚朝中这些想要挣脱自已的掌控,觉得局面有变,可以和自已掰掰手腕之人。特别是司马德宗和他身后的一些人,要将这些人全部扫除清理,将司马德宗牢牢的掌控在手中。
除了铲除这些异已立威之外,掌控司马德宗便是掌控住大晋朝廷。这对于李徽也是一种牵制。桓玄此刻最担心的便是司马德宗跟李徽搞到一起,偷偷给李徽下个诏书什么的,让李徽率军进攻京城,并且赋予他皇命。那样的话,李徽便可肆无忌惮的进攻了。
必须杜绝这种可能,那便要将朝廷再一次的整肃,将一些人铲除。要将司马德宗软禁起来,不许他见到任何人,彻底的杜绝司马德宗和其他人接触的可能。
在经过长达半个月的思索之后,桓玄确定了这个计划,他首先开始了他的大清洗行动。
正月二十之夜,桓伟率领一万中军兵马全城发动,一夜之间抓捕了四十多名朝中军政官员和京城大族。并封锁了皇宫,撤换了所有司马德宗身边之人。
清晨时分,桓玄召集朝会,宣读了司马德宗的圣旨。圣旨之中,将被抓捕的四十余名朝中官员和京城大族一律归为司马道子遗毒同党。以王绪之前策划诱杀周澈之事作为殷鉴,表示要彻底清除司马道子遗毒同党,以免再一次发生阴谋策划挑拨离间诱发大晋内斗之事。要严惩所有被抓捕的这些人和他们的亲眷。
所有人都噤若寒蝉,在桓玄询问他们有无反对意见的时候,没有一个人敢说话。因为所有人都明白,这是桓玄一手策划的大清洗行动。圣旨不过是个幌子,陛下都没有出席这次朝会,这圣旨显然是矫诏行为。
那些被抓捕的人之中,有一部分还是对桓玄溜须拍马极尽谄媚之人。所有人都没有任何的实际证据和不轨的行为,只是完全凭借桓玄的臆断便将他们全部缉拿。
没有任何的审判程序,很快,桓玄便宣布将这四十余族近三百人全部斩首示众。正月二十二上午,在朱雀大街街口的寒风之中,这三百余人无论男女老幼全部被当街斩首。其中最小的孩童尚在襁褓之中,也被行刑的刀斧手一砍两半。
此举也打破了之前不杀幼童的先例,即便是胡族当年侵入中原之时,也不会对襁褓中的婴儿下手。
那日,朱雀大街十字街口的石板路上满是鲜血,在寒风中冻结成紫红的冰块。其中多日,原本热闹非常的朱雀大街街口位置都空荡荡的,没有人愿意从这里经过,因为当日被斩首时,那些妇孺孩童老者嚎哭的声音似乎久久不散,夜晚甚至都能听到他们鬼魂的哭泣之声。
这一次大清洗震慑朝廷上下所有人,他们一个个安静如鸡,没人敢说半句话。他们知道这些人当中许多人都是无辜的,或许只是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动作便上了桓玄的清洗名单。所以,在面对桓玄的时候,一个个极为谨慎小心,生恐说错半句,生恐招致桓玄的不满。
桓玄对这样的结果很满意。他就是要制造这种恐怖笼罩的效果,让这帮人不敢有任何的擅动。他知道这帮人心中的不满,但只要他们表面乖乖的服从,暗地里也不敢做对自已不利的事情,那便足够了。这种时候,桓玄甚至无需他们的忠诚,只需要他们对自已的恐惧。
那些被杀的人,桓玄也确实没有什么真凭实据,只是一些臆断和印象便铲除了他们。这么做确实会让一些大族对自已寒心,但桓玄也顾不得这些了。他必须完全的掌控一切,以令朝廷上下都随自已的意愿行事。
这些还不够。桓玄又逼着司马德宗下旨,让司马德宗自称身体有恙,今后不再上朝,也不再接见任何朝臣的觐见。朝会由楚王召集定议,朝中事务由楚王全权处置。圣旨说,他完全相信楚王,不遵楚王之命,便是不遵皇帝之命云云。
这种把戏,人人心里都明白,但是没有一个人敢戳穿。
二月中,在朝中局面稍稍趋稳之后,桓玄开始了他的第二步计划。那便是宣布剿灭刘裕等割据势力的行动。他命桓嗣领军五万,进军豫章。命江州刺史桓石生率领水军一万战船八十艘进入鄱阳湖协同作战。
与此同时,又命荆州别驾、振威将军桓石康从江陵率军北上,会同襄阳兵马组成三万剿贼兵马进攻南阳殷旷之。同时命梁益二州刺史郭诠全力清缴梁州巴獠势力,形成全面清缴之态,避免他们形成联动。
二月底,桓嗣率领五万大军经由寻阳南下,会同桓石生率领的水军逼近豫章。大战一触即发。
……
豫章城中,一片兵马忙乱的情形。城中军衙大堂上,刘裕正同诸葛长民和刘毅等人商议守城之策。
其实对于桓玄的出兵围剿,刘裕早就有心理上的准备。当日他金蝉脱壳,利用了刘牢之的信任和高雅之的愚蠢,将他们当成炮灰成功脱逃之后,刘裕便知道桓玄的兵马有朝一日肯定会来。
不过刘裕并没有料到局势的发展。当初他的估算是,桓玄的兵马和李徽的兵马在枞阳对峙,双方实力相当,必然拼个你死我活,根本无瑕去管自已。在李徽之后,还有司马道子在京城,自已有充足的时间发展。桓玄就算能够成功,腾出手来恐怕也要三年五载了。更何况他未必能够成功。
确实,一开始的局面如他所料,这也是他能够逃往豫章,而桓玄没有派兵穷追攻击豫章的原因。桓玄要面对的是李徽的兵马,更有进攻京城解决司马道子的压力。
但枞阳之战很快结束,李徽和桓玄没有死磕,只是交战了两场便达成了协议,这是让刘裕感到很不高兴的。他知道东府军的实力,李徽要是发了狠,桓玄恐怕要吃大亏。可惜李徽狡诈,不肯耗费实力。他那样的人唯利是图,怎肯和桓玄死磕。
桓玄进攻京城的战斗如此短暂,也出乎刘裕的意料。没想到司马道子如此不堪,才短短数月便被攻破京城。这个废物实在是不堪一击。
从那时候起,刘裕便加快了备战的步伐。因为他知道桓玄怎肯让自已在豫章逍遥。不过,刘裕知道,桓玄入京之后,他还有许多事要做。他这一路攻入京城的目的很明显,他首先得掌控朝廷局势。而且,在他掌控了局势之后,会不会先和李徽翻脸呢?一切都难以预料,变数很多,自已要做的便是不断的招兵买马整军备战,扩大地盘,影响周边郡县,让自已更有回旋的余地。
这期间,刘裕做了几件事,让他的实力在短时间内有了快速的增长。这些事虽然有些不择手段,但对刘裕而言,能够快速的扩充实力,抵挡一定会到来的围剿,那才是首要之事。而什么阴谋,什么道义,只要对自已有利,那是百无禁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