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表面活性剂(第2页)
这就是二人的区别了。陈川林是莘野省来的,家境一般,想得更多的是找一个稳定的工作。而潘畅是北京孩子,家里有些背景,是能够走一些捷径的。
接下来,聊天的楼又继续歪到其他方向去了,高凡了解到了顾松涛、胡冬明、何旭杰等另外几位室友的现状,大致都是在按部就班地学习,没有太多的想法。
“对了,高凡,表面活性剂的课题,接下来还要继续做吗?”
聊到最后,陈川林说起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表面活性剂的课题,是去年放寒假之前高凡交给宿舍同学做的,说好是为期两年,期间每位同学能够领到每月50元的课题津贴。
宿舍里除去高凡之外,一共有7位同学,每月50元,也就是350元,一年也就是4200元而已,高凡完全承担得起。
他拿这样一个课题给大家做,主要的目的是给室友们补贴一下生活费。说是补贴,其实是很奢侈了,因为在这个年代,大学生平均的月支出也就是20元左右。每月拿着50元的津贴,449宿舍的学生一下子就进入全校的富豪榜了。
高凡这样做的原因,一是出于同学情谊。百年修得同船渡,大学室友是很大的缘分,高凡自己能够轻易地赚到大钱,看着室友每天在食堂里吃最便宜的菜,实在有些于心不忍。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高凡看好大家的发展前途。80年代初的北大学生,在20年后哪个不是牛烘烘的人物。现在给大家分润一些好处,未来能够收获的回报是不可限量的。
至于说这个课题能不能取得什么有用的成果,高凡是抱着一颗平常心的。能够有一些成果,那就是意外之喜。无法取得成果,也无所谓,高凡作为一台人形自走数据库,哪里会缺这点成果呢?
听到陈川林问起来,高凡笑道:“当然要继续做。小八前期给我寄去的几次资料,对我们公司的帮助很大呢。我们公司的工程师在那些资料的基础上,开发出了好几种新的清洗剂,在日本和东南亚市场上都有不错的销量。”
高凡这话也不是作伪。吴子贤作为大家推举起来的课题负责人,先后给高凡寄去过几次资料,其中主要是关于表面活性剂的国内外文献综述以及原文复印件,另外也有一些清洗剂的开发思路和初步实验结果。
高凡把这些资料拿给从省化工设计院聘来的工程师看,那些工程师的确在资料的基础上开发出了几种专用清洗剂,虽说还不到“销量不错”的程度,至少是把给室友们发的课题津贴给赚回来了。
陈川林闻言,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其实,这个课题主要是小八在做,我们几个也就是查了些资料。每次在宿舍里讨论,都是小八起头,我们提供了一些思路而已。”
“老七的贡献也挺大的,小八去做实验的时候,主要就是老七陪着。老大他们几个,包括我在内,动手能力都不如老七、老八他们俩。”潘畅笑呵呵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