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综合:文字与传言
说完这句话后,他便陷入了长久的沉默,关寒也若有所思。*咸′鱼!看_书!枉* .蕪_错.内^容. 但这时,白无一却开了口:
“这座城市有多久的历史了?”
“不清楚,”
警察愣了一下:
“可能有个几百年吧,谁知道呢?”
“正常,这边没有学校,历史之类只能靠读书知道,但偏偏城市里生活紧张,读书对于大多人来说是一种奢侈的活动,对于更多的人来说,要了解信息的话,只能通过便宜的报纸新闻……但撰写新闻的最常人选,记者,他不能看见历史书籍。”
白无一半向关寒解释,半整理思路地说着:
“但是,既然如此,金币这么古老的东西,要怎么保证它的来源信息一定真实呢?”
“那我确实不知道。”
黑警头子有些困惑地说着,耸了耸肩:
“这些话只是大家口口相传的故事,也许只是有人看过了历史书籍里关于金币的记载,把它当什么小故事还或者冷知识讲出来了呢?没有必要太过计较,这就是常识。”
“常识。”
白无一呢喃着这个词,随后突然想起了一句歌词,于是他在白纸下方轻轻地张合着嘴唇,无声哼唱着这首曲子: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晓?税¢C\m-s¢ ^已+发+布¨罪·新¨章/节?
一句歌词算不算常识他不知道,但这种常识与现实的不相符则是货真价实的,他走到了之前一度被关寒罩住的历史书籍部分,伸出手在上方寻觅。
“常识善于记录意义,却很难记录具体的信息,”
白无一将视线在那一本本记录历史的书籍上翻飞,《城市大统一时期》、《辉煌年代》、《城市拓荒考》……随后,他将手按在一本名为《城市的诞生》的书籍上,将它抽了出来:
“正因为如此,人才发明了文字,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消散的文字才创立了文明……若是从个人方便来说,常识当然更好也更方便依靠,但如果要追根溯源,恐怕还是书籍比较可靠一些吧?”
这是一本相当苍老的书。
简首就像是将岁月烙印在了书页上一般,整个书籍都被腐蚀得有些泛黄,而书页也是残破不堪,整本书甚至不是打印出来的……而是用手拿着钢笔撰写的。
“书籍也并非一尘不变。”
关寒挑眉说:
“它会被篡改的,你也己经做过这种事了。/萝·拉+暁/说! _首.发^”
“是,但这也是唯一的方法。”
白无一说着,打开了书,在目录的地方也开始了寻觅。
他很快看见了“金币的馈赠”这一标题,心中微微一沉,这个标题让他有些担忧这本书到底是否能给他带来他希望的答案了,但又正如他所说,他别无选择,于是翻页到了那一篇。
甚至连一旁的黑警都颇为好奇地探过了头来,注视着书籍上的文字。
【……移民们无论如何都无法启动矗立在大地上的遗落机器,一部分人离开了,他们来到了另一片大地上,建立了新的城市,以耕种为生变为了勤劳的农民,但另一部分人却依然宵衣旰食地进行着工作。最终,一名最最智慧的工匠组织一批同伴建立了城市之心烘炉,并将它精妙地与那机器连接了起来,但即便如此,被启动的机器依然任何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