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5章 钱牧斋献楸秤三局
大汉军在夺取了苏州城后,张鹿安便带着贾名杰一起来到了苏州城,以苏州城为中心,开始对周边区域进行施政。
为了安定管辖区域,张鹿安下令北面止步于常州和宜兴一线,南面以钱塘江为界,暂时停止进攻,全面进入休整状态。
只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北面的清军喀喀木部和南面的刘之源部很快便分别对常州和杭州府发动了进攻。
张鹿安只得派遣张鹿远赴杭州主持军事,索忠信往常州主持军事,好在二将经过一番厮杀,还算是暂时稳定了战局。
外部面临着清军带来的巨大压力,只能加强苏州、嘉兴、松江三府的建设,尽快实现粮食的本地自给自足,避免长途跋涉之下带来的巨大损耗。
被张鹿安任命为江南巡抚的贾名杰,按照之前辽东的经验,宣布了大汉的经济政策基础:
“荒地开垦五年免税,摊丁入亩、按亩计税,官绅一体纳粮,废除盐铁专卖政策,平抑物价,废除苛捐杂税,将税种概括为农税、商税和个税三种,统一税收机关,严禁胥吏私自征税等。”
只是这样的告示贴出来,瞬间就引起了江南部分士绅的不满,连之前帮助大汉军夺取常熟的钱谦益也拖着年迈的身躯来到了苏州。
大汉国主张鹿安在百忙之中抽空接见了钱谦益,从一定程度上来说,钱谦益被“后人埋汰”的理由有太多,但是一个人终归还是非常复杂的,他的晚年时期一直在做着各种恢复明祚的努力,写下的诗词当中也都充满了对异族的愤怒和对惨死的大汉同胞的同情之意。
毕竟钱谦益在江南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加上他对大汉军有功,张鹿安没有理由不隆重对待。
“钱师勿怪,按道理来说,应该是鹿安去常熟探望您老的,只是时局艰难,鹿安不敢有丝毫的松懈,行百里者半九十,就怕到头来会功亏一篑。”
“无妨。你我虽有师生之名,却无师生之实,倒也不必执以师生之礼,平常相待即可。老朽自认为阅人无数,看的有准的,比如瞿稼轩和郑大木,他们都是为了大明而鞠躬尽瘁;
也有看走眼的,比如谢三宾,他是一心一意要作满清的走狗。
唯有国主你啊,老朽是实在看不透啊。”
“钱师,您的大名在江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当然值得鹿安称呼一句老师。”
“且不去管他,不过老朽倒是看透了明祚已亡,天命或许应在国主身上。
老朽年轻时做过很多错事,中年时期更是糊涂至极,等到了随心所欲的年龄,反而在不断地怀念前明,可惜一切努力都是白费。
如今看到国主你带大军来到江南,救民于水火之中,老朽心中真心希望国主能够成事啊。”
“多谢钱师期许,鹿安一定全力以赴。”
“只是国主最近发布的信牌告示令老朽实在是看不懂啊,先明时期就有宪牌明文规定善待士绅,国主既然继承明志,愿意从满清手中救民于水火,为何还要与士绅为敌呢?”
“非也,鹿安并非与士绅为敌,而是行政政策讲究一惯性,先前在辽宁的执行的国策,必然也要在江南实行,否则政令不同,岂不是令辖下百姓无所适从?”
“辽地为蛮夷占据多年,士民所存早已不多,哪里会如江南这边文风鼎盛,士民云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