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封臣 作品

第434章 张监军伏兵待齐军

第四三四回 张监军伏兵待齐军

小五子、小六子找到了监军张大宾说:“大人,您别发愁。这个来护尔,依我俩所看,他不是来投营的,而是来偷营的,投营是假,偷营是真!我俩已然把他的诡计给识破了!”

张大宾一听:“不对呀,他在密信当中告诉我们,他在唐弼那里,就是以偷营为借口,才骗来了三千铁骑呀。怎么这偷营又成假的了呢?”

“哎呦!我的大人呢!您这么聪明,这点应该明白呀。所谓虚虚实实、真真假假呀。这个打仗跟咱们耍钱、推牌九、掷色子是一样的。有的时候,就得蒙!有的时候就得唬!有的时候就得诈呀!本来是假的,你愣说真的,对方可能就信以为真了。本来是真的,你告诉对方是假的,人家一相信,‘啪!’一翻宝,一看,是真的。嘿,到那个时候,对方不就傻眼了吗?这个来护尔跟唐弼就是使的这一招啊。他今天晚上偷营是实,告诉咱们投偷营是假的,其实那是真的,就是来偷营来了!”

“呃……这……这是咱们猜测的呀。他万一不是偷营,怎么办呢?”

“哎呀,大人呢!对这个铁匠大将来护尔,他是不是个反叛?我们认为,宁可相信他是个反叛,也不能相信他不是反叛。咱得把这个人往坏处想。往坏处想,最后一看,哎,人家是个忠臣,皆大欢喜。如果说现在我们都相信他是个忠臣,一旦他真地杀进营来,杀咱们一个人仰马翻,咱们任何防备都没有。到那个时候,罪过是咱的呀。”

“嗯!你们说的倒也有道理。但是现在该怎么办呢?”

“大人呐,您这样。您告诉裴仁基说您就有这个怀疑。然后,先把兵埋伏起来,先当这个来护尔是偷营的,到时候看。万一来护尔真地偷营了,那正好钻进咱们的口袋里。那时候,大人您就等于识破了来护尔的奸计。如果到时候,人家来护尔确实是来投偷营的。哎,到那个时候,咱那伏兵不往外出。这算加一道保险,也不为过做。大将者谨慎小心,那还为过吗?大人,您说呢?”

“嗯!所言即是啊!说实在话,我真的宁可让这来护尔是反叛。这样一来呢,我可以让来护尔去对付裴元庆啊,两败俱伤啊。”

“所以,大人,这来护尔投降,甭管真的假的,他投降都对咱没好处啊。他过来,您多了一员劲敌呀。他又是靠山王杨林的人,人家又当过齐郡的监军。咱关起帐来没外人,大人,说句实在话,咱在军营的经验没人家丰富啊。人家一旦投回了大隋,那必然得到朝廷重用。到那个时候,大人您往哪放啊?您立功的机会就没有了呀!”

“说的有道理!那你们俩的意思呢?”

“我们俩的意思呀——甭管他是真降是假降。您最好都当他假降。他如果真降,您到那个时候,能诈他一下也炸他一下。诈他,他不敢降了,那更好;他如果假降呢?显得您识破了他的诡计!”

“嗯……嘿!哎呀……还得说你们俩呀。我让你们俩当我的军师,真是选对了!哈哈哈哈……回头立下大功,重重有赏!我现在就去找裴仁基!”

张大宾被小五子、小六子给说动了。然后来到裴仁基大帐之中。

裴仁基这个时候跟三个儿子正在研究地图呢,怎么攻打齐军?这时,张大宾走进来了。

张大宾告诉裴仁基:“裴将军呐,我刚才到我大帐里呀,左思右想,我觉得今天这个铁匠大将来护尔前来投营有点蹊跷,这里头别再有诈呀?会不会是他的一个计策呀?他、他不是来投营的,他确实来偷营的。拿这封信把咱们给稳住了?”

“哎——”裴仁基一摆手说,“监军大人,您这个多虑了。我对这个铁枪大将来护尔啊,比较熟悉,当年同殿称臣嘛,我们经常在一起参加军机会议过多次。这个人呢,性格直来直去,对朝廷忠心耿耿。如果说他真地投降了唐弼、真地来偷营啊,我觉得他会带更多的兵马,不会只带三千兵马。那么现在带三千兵马,一定是在唐弼那里坑过来三千、骗过来三千。我觉得这个铁枪大将来护尔前来投降,应该是真的,不必多虑。咱们如果想太多,回头传扬出去,寒了人家投降者的心呢。”

“啊——不不不不……裴将军,我跟你看法不一样。我认为宁可把这事往坏处想,也别把这事儿往好处想啊。哎,谨慎小心,没错!我们常说,谨慎使得万年船!三位少将军,你们以为如何呢,嗯?”

他一问这话,裴元绍、裴元福这两人是窝囊废呀,看看爹。就见裴仁基对他们一使眼色,那意思:你们就甭听,甭搭理就完了。“哎、哎呀……这个……呃……我、我、我们也说不好。”来这一句就打哈哈了。

张大宾又看了看裴元庆,裴元庆眼珠一转:“呃……爹,我觉得监军所言有道理。这个铁匠大将来护尔既然跟随唐弼这么多天了,怎么这个时候才投降呢?有可能这次投降是假的、是诈降!”

哎,嘿!张大宾一听,“不错!三公子跟我这属于英雄所见略同啊。裴将军呢,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啊。依我看,咱们还是当他诈降来对待。如果投降,更好;如果真是诈降,也不至于把咱们杀一个措手不及。您说呢?”

“呃……”裴仁基没想到三儿子也持这个态度。

说:“裴元庆怎么也持个态度啊?”这个态度其实也是对的。打仗嘛,多加小心,总归无错呀。尤其对待降卒,那更得加一层小心。无所谓相信不相信,既然是降卒,那他肯定没自己手下的兵对自己忠诚度高啊。所以,多加点小心,一点没有坏处。

其实,裴仁基人家早已经暗中做了防范了。只不过老将军行事更加谨慎,没告诉大家罢了。因为,如果今天晚上铁将大将来护尔果真是来投营,那我偷偷地就把这个防范队伍给撤了,以后就无人再提及,此事也传不到来护尔的耳朵眼里,来护尔也不至于伤心。别让人家投降者伤心,影响士气。所以,对这件事情,知道的人是越少越好。分派几个偏将、牙将各自领命埋伏好就行了。但是,现在张大宾突然提出来了。裴仁基一看,既然监军和我儿子都对这来护尔持怀疑态度,那我就不能反对了。“行啊,那监军大人,您觉得应该怎么办呢?”

“我觉得应该设下伏兵,以备万一啊!”

“好,那就依监军大人。不过,呃……万一人家是真的来投营而不是偷营。我希望,大家尽量对此保密呀。否则,一旦传到来将军耳朵眼里,恐怕人家多想了。”

“嗨!他一个反复之将,多想又能怎么的呀?听我的,今天晚上就当他偷营准备!”

所以人家这边把兵将都埋伏好了,就当这来护尔是偷营的,那怎么还会迎接你呀?

这来护尔满心期待,以为来到这里,张大宾也好、裴仁基也好,那都得列队迎接。可没想到,到这里一看,冷冷清清的,根本没人迎出来呀。不但如此,也不知道是谁喊了一嗓子:“杀呀——”这一下子,齐郡人马就杀进去了。来护尔想挡都挡不住啊。

说:“这怎么回事啊?”您还看不明白吗?来护尔等于让这唐弼摆了一道儿啊。唐弼什么人呢?咱不止一次说过,老谋深算、文武双全呢!在官场之中混迹多年。尤其在杨林眼皮底下,战战兢兢做官做多年呐。那什么事情都精打细算,什么事情都谨小慎微呀,踩着刀尖儿生活,把这唐弼就锻炼出来了。年岁没多大,也就四十,但是非常老成,那眼里不揉沙子。既然决心要反,开弓没有回头箭。朝廷招安?招安也不去!怎么呢?你已然反了,反了就是反了,再去投降啊?嗨!得不到好啊!所以,这是一条不归路!那就得走到底。走到底那就得收揽人心呐。唐弼本来在齐郡就深得民心,这些年不白干。靠山王杨林那么想把唐弼由打刺史位置上给扒拉下去,就是没找到唐弼一点毛病啊。按现在话来说,唐弼的工作做得太到位了。不管是官,不管是民,只要齐郡这一代老百姓对这位唐弼唐刺史交口称赞:这刺史不错!即便是国家给压下来的赋税、压下来的劳役,唐弼不得不去向老百姓征收时,唐弼也会演戏呀。在老百姓面前就扮做一个受夹板气好官:我没办法呀,我也不想给大家增加压力呀。可是,上支下派。本来朝廷要收大家十两银子,我呀,顶着压力、咬着牙,给上面抗争,给大家争取到五两银子。我的能耐就这么大呀。各位啊,如果觉得我不行啊,你们可以上告啊。到那时候,调来其他官员,我回家抱孩子去,我、我这官,我、我早就不想做了,太累了!呜呜呜……他这么一哭、这么一演,把老百姓的心都给打动了,大家都感动了:哎呀,也觉得唐刺史真不容易,这是为咱着想啊。如果他走了再换来一个不像他这样的官,完全朝廷说什么是什么,那我们不还得交十两银子吗?到那个时候,你不交也不行啊。哎呀……唐刺史是好官啊,要怨就怨这个无道的朝廷,要怨就怨这个无道的皇上!所以,这一代老百姓把怒气全发到朝廷上了。唐弼的名声非常好,深得民心。那唐弼对手下之人就更不用说了,人唐弼真会管理呀,极尽拉拢之能事啊。把手下每一个人管理得是服服帖帖,由打心眼里就觉得跟唐刺史贴心,家里有红白喜事,人家唐弼准到;逢年过节无多有少的,准给发点奖金呐、发点米面呀、发点福利什么的;家庭遇到事儿了,遇到困难了,唐弼仗义疏财,从自己薪水里扣,自己带头给这位同僚募捐。所以,唐弼手下没有一个人没受过唐弼的恩惠的。人心都是肉长的。这些人对唐弼唐大人也都是心服口服,甘愿为唐弼赴汤蹈火,这就是一个人的管理能力。不然的话,就五万人,唐弼就敢跑到齐郡扯旗造反,他胆子也太大了吧?他心中有底,知道齐郡的军民人等都跟自己贴心呢,自己可以控制住这个地盘儿。所以,这才扯旗造了反,当了济南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