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邸报

    刘三吾也想江浙等地的百姓能解除误会,不然继续发展下去,只要有人煽风点火,搞不好会出现叛乱。

    他可不想看到百姓叛乱,要知道叛乱没有什么好结果,朱元璋绝对会用铁腕手段镇压。

    “轩少爷、你说要如何解除江浙等地百姓的误会?”

    朱轩撇撇嘴:“这还不简单吗,邸报啊。”

    “邸报早在汉朝就已经出现了,也就是在宫门外张贴的文书,咱们大明不是一样有邸报吗?”

    “前几天我进城的时候,就在宫门外看到张贴的文书,上面写了各地的灾情,还有北方和云南的战事情况。”

    朱轩说着顿了顿,摇摇头:“经历了这么多朝代,邸报的传播范围还是太小了,老百姓谁会去宫门口看啊?”

    “基本府衙或者县衙门口,你们说老百姓敢去看吗?就算敢去,他们也不识字。”

    “也就是说,这些邸报等于是给官绅世家财阀办的,只有他们敢去看,也就他们这些人才读书识字。”

    “最后的结果就是,他们通过邸报了解各地的情况,然后利用信息做买卖,而且是发灾难财,获取高昂利润。”

    这!!!

    朱元璋和刘三吾他们都知道邸报,历朝历代的朝廷出发点是好的,都是为了传播各地的信息。

    可以说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可他们万万没想到,这邸报反而成了官绅世家财阀的敛财渠道。

    而百姓却没有得到什么有用的信息,真是可悲可笑。

    “轩少爷、宫门外张贴的邸报,每天也有人负责宣读的。”刘三吾忍不住说道。

    “呵呵……”

    朱轩冷笑道:“普通老百姓都不敢凑近,有人宣读又有什么用?”

    他这个“普通”老百姓说的很绝,后世有的专家教授说过,大家都是老百姓,没有什么普通不普通。

    你让那些专家教授也为孩子上学犯愁,看不起病,买不起房……他们就知道他们其实不普通,他们不是真正的普通老百姓。

    “轩少爷、那要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朱轩沉吟道:“老百姓的识字率太低了,就拿杨家村来说,除了几个富户,村民们大字不识一个。”

    “想要解决识字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因此、想要把朝廷想要传播的消息传播出去,就必须邸报下乡。”

    “轩少爷、何为邸报下乡?”

    “就是字面上的意思,每个府每个县,每个小镇,衙门都可以雇佣识字的人去村子里宣读邸报 ”

    “百姓面对这些读书人,肯定不会像面对官爷那么畏惧的。”

    “这样的话,邸报就能传播到大明每个地方,可以通过邸报让江浙等地的百姓知道,他们为什么会高赋税。”

    “历朝历代不是政令难以下达吗?有了如此传播范围的邸报,我想、朝廷想要传达的政令,老百姓很快就能知道。”

    “这!!!”

    朱元璋他们眼前一亮,他们虽然知道邸报能传播消息,但一直都没发现邸报的作用这么大。

    朱元璋心里那叫一个郁闷,这些年的邸报都白搞了,还白投入了那么多银钱。

    “轩少爷、雇佣读书人下乡宣读邸报,朝廷国库本就不充裕,如何能承担起这笔开支?”朱元璋开口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