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北斗 作品

第293章 乐者天地之和(第2页)

不过通过这件事,朱由检还是察觉到,朝堂上支持自己的官员很多,大部份官员也支持重制礼乐。自己可以再放开点步子,推进重制礼乐。

所以,他在二月二十二日的经筵,又以刘宗周为讲官,为自己讲解乐记。

和礼记是礼经的解释一样,乐记是对乐经的解释。只是乐经失传,没有单独的典籍。乐记作为乐经之大旨、学理,被收入《小戴礼记》。

朱由检让刘宗周在第二次经筵上讲解乐记篇,自然是为了表明自己的态度,支持重制礼乐。

作为儒学大师,刘宗周对乐记的体悟,自然也是极深。他讲解的乐记,让朱由检很有体会。

“大乐必易,大礼必简。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揖让而治天下者,礼乐之谓也。”

“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和,故百物不失;节,故祀天祭地。”

“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

“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

“王者功成作乐,治定制礼。”

听着一句句先贤的话语,朱由检逐渐明白了,为何礼乐并称,被放在一起制定——

实在是礼的等级太森严,需要乐的调和。

从乐记中有关乐的解释,朱由检已经感受到乐对治国的重要性。

先贤治国的理论,除了用礼规范确定各个等级外,还有用乐调和各个等级的矛盾。

但是《乐经》失传,后人只能更注重礼。缺少乐的调和,封建等级社会,越来越僵化生硬。

如果有《乐经》存在,儒家治国的理论很可能不是现在这个样子,各种等级的矛盾,可能要小一些。

这让朱由检忍不住叹息,可惜于《乐经》失传:

『如果我早点领会这个,之前治国的手段,一定会更柔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