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穿甲弹和米尼弹(第2页)
这个步骤,也是脱壳穿甲弹名称的由来,否则它就会被简简单单地称为穿甲弹。
“能不能找一种木料,包裹一根钢针,把它作为子弹发射?”
现在大明用的是滑膛枪,装弹是没有这个问题的。朱由检只是让吕祥仿照米尼弹的外形,先开发弹头更尖、射程更远的铅弹。
“尾翼容易加上,但是尾翼用什么形状,就需要不断试验了。”
“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这种子弹的穿甲能力非常强,而且适合用于滑膛枪,在朱由检看来完全可以造出来。
而且,因为这时的枪械还是前装枪,需要从枪口装弹,用通条把弹药捅进去。弹托和弹体需要结合得更紧密,通条也可能需要特制,以免在装弹时被捅开。
针在这里是个形容词,是形容这种子弹的长径比很大。弹体就像一根针,便于以点破面、穿透目标物体。
所以吕祥这个擅长木工的人,这时候真能发挥大作用。朱由检对他的能力,可谓十分看重。
还有铳身形状、点火和击发方式、火铳手铳的分类等等,朱由检提出了一大堆概念,希望吕祥在理解后,为自己实现出来。
这种脱壳穿甲弹,其实和后世霰弹枪使用的次口径独头弹、或者单发箭形弹更接近。只是朱由检出于习惯,仍旧称之为脱壳穿甲弹。
所以,他取出自己绘制的脱壳穿甲弹草图,向吕祥道:
在他的规划之中,无尾翼穿甲弹是第一期,注重百米以内的穿甲能力和杀伤力。后续还有第二期,更注重穿甲能力、用于对付盾牌和远处的盔甲,那时就需要加上尾翼,让弹体飞行更稳定、有效射程更远,成为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
米尼弹这种弹药,原理同样很简单,就是在铅弹底部留一个圆锥形的空洞,放上一个木塞。这样弹药发射时,火药燃气会推着木塞挤进空洞,迫使弹底膨胀,和枪管完全闭合。这样就能更充分地发挥火药的能量,让弹药的威力更强、射程也会更远。
这些难题,都被朱由检交给了吕祥,希望他发挥在木工上的长处,找到合适的弹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