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5章 你办事,朕放心
赵率教战死、前锋大败的消息传来,孙承宗直接傻眼了。
他是万万没想到,辽东之战刚开始,自己就迎来当头一棒。
如此意外引起的战败,让他忍不住想起了柳河之战——
都是因为很荒谬的原因,所导致的战败。
『是我运气不佳,还是没有能力?』
扪心自问,孙承宗觉得这一战败得比柳河之战还憋屈。
柳河之战还可以说是误信假情报、水师配合不及时,牛庄之战因为主将中流矢而失败,让他实在不知怎么说才好。
他现在都在怀疑:
是不是上天不让自己立功,所以降下灾难。
提督尤世禄道:
“督师,现在怎么办?”
“要不要把残余兵马撤回来,还有三四千人在牛庄呢!”
正在自我怀疑的孙承宗,闻言顿时警省,知道现在不是自怨自艾之时。
战场战败还好说,最多被朝廷撤职。
但是如果战败后不理事故意摆烂,导致更严重的后果。那就可能像杨镐一样,被皇帝明正典刑问斩。
他可不想落得杨镐的结局,现在必须要打起精神来:
“立刻联络牛庄,询问他们能坚持几日。”
“还有牛庄的士兵,现在是谁指挥?”
尤世禄立刻回道:
“赵将军出兵之前,任命佟瀚邦守寨。”
“就是他收拢了溃军,救下了将近三千人。”
“据他发来的消息,牛庄已经存储了足够一万军队消耗十日的物资,现在三千多人,能够坚持一月。”
“他已经打退了建虏数次进犯,稳守一月无虞。”
这个结果,让孙承宗精神一振,知道前锋没有全军覆没。
但是想到一个游击将军都能率着残兵稳守,他对主动出击的赵率教更是不知说什么才好:
自己又一次用错人,用了不恰当的将领。
赵率教攻击欲望如此强盛,实在不是筑堡守堡的好人选。
现在,佟瀚邦展现出能力,他当然要重用,当即就下令道:
“升游击将军佟瀚邦为参将,统领牛庄将士。”
“其他人无论军职高低,都要听佟瀚邦指挥。”
“从现在开始,佟瀚邦就是前锋指挥官。”
直接给佟瀚邦全权,让他守住牛庄寨。
接下来是继续派兵去牛庄筑堡,还是结束这次战事,需要朝廷决断——
孙承宗很担心战败的消息传回后,自己会像上一次直接被撤职,辽东之战也就此戛然而止。
但是隐瞒战败的消息,他却更加不敢。
上一次柳河之战,京中甚至有丧师十万的传言。
孙承宗在这个教训下,把牛庄传来的信息原原本本地奏知朝廷,并且附上了原件。
——
枢密院战时委员会收到奏报,顿时一阵喧哗,他们才刚刚成为战时内阁没几天,就遇到了失败。
可想而知这对枢密院是多大打击,朝野上下有多失望。
如果有臣子趁机攻击,皇帝会不会取消战时委员会?
一时间,众人纷纷看向袁可立,希望他拿个主意。
袁可立接连忙碌了好几日,明显有些疲惫。
看着奏报闭目沉思许久,方才叹着气道:
“上奏吧!”
“皇上还等着呢!”
“本官亲自进宫解释。”
主动承担了这件不好说的事情,去宫中觐见皇帝。
其他枢密大臣闻言心中一松,继而又有些惭愧——
真正遇到事情,他们才更深刻地认识到袁可立是主心骨,枢密院根本离不开这个人。
杨嗣昌热血上涌之下,就要和袁可立一起入宫,但是话到嗓子眼上,却硬是说不出来。
这让他在袁可立离开后唉声叹气,觉得自己距离宰辅仍旧有点远:
『有多大的权力,就要承担多大的责任。』
『我还没有承天下之重的勇气!』
对《孙子兵法》的开篇,有了更深的理解。
——
朱由检此时,也在阅读《孙子兵法》,尤其是它的开篇: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左传》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战争确实是国之大事啊!”
对此有着深刻的认识,也知道自己在军事上的缺陷:
他不是太祖成祖那样的马上皇帝,甚至连战场都没上过。
即使有着后世的见识,也不过纸上谈兵、建设军队而已。
真正遇到战争,需要懂行的指挥。
所以他任命袁可立为战时宰相,全权主持战事。
并希望借助这次战事立下规矩,把皇帝在军事上的责任卸下来——
相比于他来说,其他长在深宫里的皇帝,对军事更不擅长。
出现不懂军事的皇帝是大概率事件,懂的才是异数。
为了防止因此误国,在接下来的大争之世被淘汰,朱由检决定任命大臣辅助,承担皇帝身上的战争责任。
但是任命的大臣是否称职,却着实让人忧心。
忠心方面朱由检不怀疑袁可立,但是对他能否率领大明军队取胜,朱由检却没有十足信心。
牛庄之战的失败,恰好说明了这一点。
已经收到消息的朱由检,此时就是在平复心绪。
他知道,越是在这时越不能乱,至少不能让臣子看到自己心虚。
袁可立觐见的时候,朱由检已彻底压制了心绪,在听了奏报之后,平心静气地道:
“卿为战时宰辅,对此有何意见?”
“朕以战事委卿,不要有任何顾虑。”
明确称袁可立为宰辅,明确他的地位。
现在的袁可立,就是朝堂上实打实的第一位,首辅都不如他有权力。
对皇帝如此看重,袁可立十分感激。同时也怀着愧疚,认为自己辜负了皇帝信任。
不过事已至此,他不会因此影响判断,说道:
“牛庄之战虽败,却对大局无损。”
“朝廷之所以要在牛庄筑堡,就是打算逼迫建虏出战,寻找决战机会。”
“现在建虏已经出动,朝廷完全可以按先前的计划打下去。”
这是总体战略,决定是否继续打。
朱由检颔首说道:
“既然卿说能打,那就继续再打。”
“朝廷为辽东之战做了那么多准备,不能因为几千人的小败,就把投入的成本全部沉下去。”
“建虏都出动了,那就派兵去打,直到打不下去为止!”
确定了辽东之战的总方针,打到打不下去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