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北斗 作品

第856章 金笔奏事和调查报告

 

新闻奖颁发结束后,前来颁奖的侯保山,又留下张峣和艾南英,笑着向他们道:

“御赐金笔可不是好拿的。”

“以后你们写文章,要对得起这支笔。”

“如果信口胡诌,被皇上收回金笔,那后果不用多说,你们也能想出来。”

对此没有明说,张峣和艾南英却能听出来:

御赐金笔固然是难得的荣誉,但是如果被收回,就代表着他们的荣誉破灭。

那对文人来说,比杀了他们还难受。

如果是知耻的士人,就要学汉朝士大夫自裁。

两人心中凛然,又郑重承诺,一定会好好写文章,对得起皇帝赐的金笔。

侯保山满意地点了点头,取出两枚银章,向两人说道:

“人们常说报刊从业者是民间御史,陛下也有这个期许。”

“这两枚银章,就是赐给你们的。”

“希望你们善用,不要让它蒙尘。”

张峣和艾南英看到“绳愆纠缪”银章,呼吸都有些急促了。

他们知道这种银章是都察院十三道掌印御史的印信,仁宗皇帝曾赐与重臣。

当今皇帝发扬光大了这个制度,对信赖的贵族、大臣,多次赐予银章。

吴尚默用此掀翻山西官场后,更是让人们意识到它的威力。

如今皇帝把银章赐予他们,显然把他们看作亲信,同时也正式授予他们御史的权力。

年纪轻轻的张峣,哪见过这种阵仗,一时热血上涌,举着银章向皇宫方向下拜道:

“小民必竭尽所能,不负陛下厚爱。”

艾南英不得不随着下拜,甚至还琢磨是否要踏入官场。

有了这个印信后,他就真正拥有了御史的权力,上面还没有官员管。

这么自在的事情,真让他有种不愿当官之感。

不过想到钱谦益特意提点自己翰林院扩招,自己有很大机会。

他又收回了这个念头,打算进翰林院——

毕竟这可是储相,远比白身的民间御史尊贵。

侯保山接下来又安排了一个警卫,专门负责银章密奏,以及保护两人。

这让张峣更有安全感,甚至有信心调查一切人。

其余获奖者,羡慕地看着这一幕。

他们虽然也获奖了,而且还被授予金笔勋章。

但是相比获得御赐金笔、能银章密奏的两人,却是相差甚远。

这让他们对公共服务奖更加渴盼,下决心投身公共事业。

侯保山对这些人也没忽视,大声道:

“诸位获得勋章的,皆有用勋章奏事的权力。”

“但是一年只能用一次,如果所奏之事无理,勋章便不再发还。”

“希望诸位慎用,不辜负皇爷的厚爱!”

陈子龙等人听到,顿时高兴起来。

一年一次的上奏机会虽然不多,但是如果慎用,每年都能找到事情奏给皇帝。

这对他们的地位是极大提升,任何官员都不敢轻视他们。

否则一封奏疏上去,这些官员就吃不了兜着走。

他们遇到任何不公的事情,都能上奏皇帝。

众人一时间喜气洋洋,发自内心地感谢皇帝。

——

张溥看着这一幕,对皇帝的手段更加佩服。

如果说以前皇帝是靠锦衣卫强行约束报界的话,以后这些报界的人,就会主动听从皇帝指挥:

皇帝就是他们最大的保护伞,是他们抗衡官员权贵的底气。

只要有皇帝在背后,这些人就什么都敢报。

反之,皇帝不支持的事情,他们做起来就没底气。

整个报界,被皇帝玩弄于鼓掌之中,作为民众制衡官员的先锋队。

『君君臣臣民民,相互制衡依存。』

『皇上曾说三角形最有稳定性,君臣民三者之间,恰成一个三角。』

『相比之前的君臣角力,定然更加稳固。』

『以民众取代贵族和宦官,用来和文官相制衡,当今陛下,真是一位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