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北斗 作品

第837章 礼经修改(第2页)

“现在这样评卷,其实仍不重策论。”

对此大发牢骚,认为应该修改。

显然,这些有可能从会试改革中受益的举子,不但不反对会试改变,甚至觉得要更激进。

张溥见此情景,想到皇帝安排的引导士子任务,趁机道:

“会试这样,皇上也觉得应该改。”

“现在是三场并重、经义为先,但是以后策论的评分标准出来了,就有可能以策论为先、经义只要求及格。”

“所以四书五经校注的改动,诸位根本不用担心。”

“就算有些许改变,诸位的经义难道还能不及格?”

从另一个方面,宽慰学子不用担心科举教材修改。

并且还指明以后策论会越来越重要,会放在更重要的地位。

知道张溥身份的人,对此若有所思。更多的人则怀着忐忑,准备接下来的考试。

——

二月初九,举子们开始第一场考试,十二日则是第二场。

这一日同样是经筵春讲开始的日子,朱由检之前就下了任务,商讨四书五经校注。

朝堂群臣,对此做了十足准备。

在野的孙奇逢、陈继儒等人,同样应邀参与。

经筵刚开始,朱由检便定基调道:

“四书校注,以朱子《四书集注》为基,在此基础上点校修改。”

“真正需要大改的,是诗书礼易春秋五经。”

“朕看今年的会试,以学习《易经》、《诗经》的居多。”

“《尚书》、《春秋》、《礼记》因为太晦涩,少有举子学习。”

“这三经最需要修改,切实为学子减轻负担!”

打着减负的旗号,主要改变五经。

这个说法,引来群臣认同。因为程朱理学的根基就是四书,天下学子都学的也是这个,另外五经则只择其一。

皇帝对四书只要求小改,决定了大部分学子对四书的认识不用改。

对五经的修改,则是只波及专治该经的人。

已经被任命编撰《礼经正义》的刘宗周,此时率先说道:

“陛下命臣编撰《礼经正义》,臣苦思冥想,确定分为两卷。”

“上卷为《礼记》《仪礼》《周礼》,都是原本的旧三礼。”

“下卷为《大明礼法公约》《大明分封礼法》《大明继承礼法》,是为大明新三礼。”

“将来考试,以大明新三礼为主,辅以旧三礼经义。”

这个编撰方法,是得到朱由检认可的,他点头道:

“礼是运转变化的,大明的学子,当然要学大明三礼。”

“对旧三礼也不能丢掉,尤其是《礼运》等篇。”

“不过三礼的篇章过多,还有不合时宜之处。以往只考《礼记》都少有人选,朕觉得必须减负。”

“先生可以从旧三礼中挑选一些篇章为必修,纳入《礼经正义》。其他篇章为选修,和《大戴礼记》《孝经》《孔子家语》《朱子家训》这些书籍一样,列为参考典籍。”

“参考典籍不列入出题范围,但是考生在作文时可以引用,印证自己观点。”

这样一改,《礼经正义》中旧三礼的内容就大大减少了。尤其是那些晦涩难懂的内容,可以丢到选修去。

群臣对此纷纷点头,觉得确实可以这样改。学子的负担也会减轻,会有更多的人学礼经。

他们开始商讨,应该把哪些篇章,列入必修范围。

《曲礼》《王制》《礼运》《乐记》等篇章纷纷入选,其他晦涩难懂、而且没多大作用的篇章,被他们丢入参考范围。

大明的礼学,开始进入新时代。从皓首穷经,向指导现实转变。(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