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9章 英国公府开藩(第2页)
“瓷器一定要用高温陶瓷、釉下彩,否则颜料遇热仍有可能析出有害物质。”
“另外,其它器物也要注意,尤其是夜明珠等自发光的东西。”
“它们发出的光线可能是辐射,危害人的身体。”
这一句话,让大明的宝石行业,遭到毁灭性打击。
在推崇玉石的大明,宝石本就不怎么被重视。在知道那些花花绿绿的宝石可能危害身体后,人们就更不会佩戴了。
即使朱由检后来知道此事,也没有做出任何改变。因为在没有测量方法的情况下,他都不知道什么样的宝石有辐射。
为了避免有人用辐射石谋害皇帝,宫里完全禁绝这个。甚至就连建筑用的石材,都要在确定安全后,才能用在宫里。
英国公府,成为了改造安全建筑的样板。内廷按他指示研究出的各种东西,都被用出去做试验。
——
因为英国公府的做法,内廷节省了很多试验花费,朱由检自然很是高兴,三日后召见英国公时,同样很是和气:
“国公身体有恙,朕本应该探望。”
“却又担心被人误解,只能劳烦国公走这一遭。”
“现在身体可好,快快坐绣榻上来。”
吩咐张之极把张维贤扶上早已准备好的绣榻,让他不用行礼。
张维贤很是感动,坚持行了鞠躬礼,颤巍巍地说道:
“定国公今年去了,臣的身子,眼看也时日无多了。”
“能在死前见到大明中兴,老臣再无遗憾。”
这番话有些不祥,朱由检皱眉说道:
“说什么死不死的?”
“朕还想让国公继续辅佐呢!”
“现在京城的勋贵,除了国公还能指望谁人?”
这是他心中的忧虑,也是他希望张维贤多活一段时间的原因。
如果张维贤现在离世,那就太不是时候了。没有他压制旧勋贵,谁知道这些早已腐朽的贵族,会做出什么事情来。
张维贤也知道皇帝的担心,但他并没有推荐自己之后的勋贵之首人选。
因为事情是明摆着,除了朱纯臣没有其他人——
这不仅是因为其他勋贵没有明显超过朱纯臣,身为英国公的张维贤,也不愿侯伯一级,越过国公家族占据勋贵首位。
所以他对皇帝的话只当作没听见,专注自家事务,说道:
“陛下重制礼乐,分封宗室勋戚。”
“英国公府开藩的地方是交趾,请陛下允许动兵。”
这是他最大的诉求,希望在死前看到英国公藩国开辟。
朱由检对此自然是答应的,但他身为皇帝,考虑得自然更多些,向张维贤道:
“英国公府开藩交趾,这是朕许诺的事情,自然不会反悔。”
“但是如今辽东未靖,却是有些难办啊!”
“总不能辽东打着仗的时候,还要在南方分兵力。”
张维贤急忙说道:
“不用朝廷派兵,英国公府现在练的一万新军,足以征服安南。”
“臣还命孙儿招兵,招满三个卫一万五千人。”
“以新军的战力,安南无有敌人。”
这是他力推开藩最大的依仗,满桂在大宁的战果,让他有十足信心。
连骁勇善战的建虏都打不过新军,安南凭什么打过他们?
一万五千新军,他就有把握打败安南。
朱由检没想到大宁之战的结果,对张维贤的刺激这么大。他虽然对新军的战力有自信,但是对能否凭借一万五千新军灭国,却还有些怀疑。
尤其是安南和北方环境不同,在北方用得很好的火铳,南方不一定适合。地理、气候等因素,更需要认真考虑。
所以,他更倾向于花一年时间发现问题,做好充足的准备。
兵马同样要多派些,不能只派一万五千人。
说着这些顾虑,朱由检向张维贤道:
“交趾地域广阔,不会只分封给国公一家。”
“朕的打算呢,是把在开国和靖难时立下大功的勋贵,都分封在这里。”
“你去找魏国公、定国公、怀远侯、临淮侯、定远侯、灵璧侯商议一下,问问他们愿不愿去。”
“如果愿去,那就各训练一万人,组成联军去开藩。”
“这样六七万新军,才能确保征服安南。”
这个规模,显然比张维贤预想的大得多,而且牵扯到了大明最顶级的勋贵。
除了成国公已经被分封在兀的河卫之外,其余国公家族或曾是国公的家族,都被纳入里面——
其中,魏国公和定国公是徐达的后裔,怀远侯是常遇春的后裔,临淮侯是李文忠的后裔,定远侯是邓愈的后裔,灵璧侯是汤和的后裔。
他们这些勋贵合力,就是藩王过来,同样也得退避。
估摸着交趾的地方大小,张维贤觉得能分过来。将来还能合作抱团,避免被宗室藩王觊觎。
所以他当即改变了想法,附和皇帝道:
“陛下深谋远虑,老臣远远不及。”
“安南为南方大国,征服它确实需要大军。”
“臣会和这几家联络,说服他们过去。”
“就是开藩的事,请陛下给个准信。”
朱由检听到张维贤愿意配合,自然很是欢喜。向他道:
“只要明年辽东之战能胜,建虏就再不是大患。”
“那样朝廷自然能在南方开战,再开一条战线。”
“明年,你们几家就好好练兵,争取在安南凉季的时候,出兵征讨过去。”
“在此之前,还要先召安南莫氏、黎氏,以及郑氏、阮氏等实力派入朝。”
“大明礼仪之邦,总得先礼后兵。”
这同样是朱由检不打算现在开战的原因。
以现在的交通速度,单是使节往来,就需要至少几个月。
那时越南都进入热季、雨季了,大明的将士很可能因为生病倒下去。
所以,他让张维贤再忍一年时间,等到明年十月凉季到来的时候,发兵征讨他们。
那时辽东之战多半已经尘埃落定,大明若能取胜,会有充足的精力。
张维贤等勋贵为了开藩顺利,想来也会积极支持辽东之战。把不利于战胜的因素,尽量排除出去。(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