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1章 独对和密折
韩爌这个首辅没担当,不但是很多朝堂大臣的体会,朱由检这个皇帝察觉得更早。
在任命韩爌做首辅后,朱由检发现他除了最初一段时间烧了几把火,之后就仍是按部就班,没有一点主动性。
最关键的是韩爌自己不主动做事不说,也不找他这个皇帝请教。以至于朱由检想要做事,还需要自己亲自推动。
这让他感觉韩爌不是很顺手,不是自己心目中理想的首辅。
但是要说因此就换首辅,朱由检是没有这个想法的。
他汲取历史上崇祯皇帝频繁更换首辅和大学士的教训,对内阁成员是能不换就不换。宁愿抬高九卿的地位直接吩咐他们做事,也不想因为频繁更换阁臣,让朝堂一直动荡不安。
而且韩爌的软弱,也给了他施展权力的空间。在对朝政还没有倦怠前,朱由检对这个不怎么做事的首辅还能够忍受。
不过,韩爌这次在太子食邑事情上的拙劣表现,还是让朱由检感到失望。
独对尚且如此,密折就更遭人嫉恨了。
本+内容‘正确*的版本在6/9*书.吧%读!【6*9*s*h*u-B-A.Cx】
“先生这段时间,可是迷失在欲望上了!”
上密折扳倒上司的吴尚默,在官场中受到排挤不说,还遭到很多非议。
“臣以为枢密院的奏疏就不错,可以把涿鹿三卫,明确由枢密院掌管。”
“世宗当年建此殿,正为清心寡欲。”
留着韩爌、钱谦益,就是因为这两个人有点软,而且在东林党的名望还很高,能够压住其他人。
这是对韩爌的许诺,让他的家族会有世代富贵。
“可以给太子安排护卫,例如五百人或更多。”
朱由检看着韩爌答应按自己的想法提议,有些满意地点了点头。又向韩爌说道:“涿鹿三卫只有中卫给太子,那太子就不算完全拥有涿鹿区。”
“而且万一涿鹿区的兵马被渗透,太子岂不就危险了?”
韩爌听到这番理由,觉得皇帝确实是为太子考虑,在分封制下必须增强太子实力。
“不然在分封制下何以压制外藩,压制住野心勃勃的封臣。”
“陛下命臣制定《大明继承礼法》,应该考虑过这些吧!”
只是,再想到皇帝对自己的支持,他决定按皇帝的意思,在朝堂上提出这个建议。
“朕以为可把涿鹿三卫划归御马监管辖,并且把涿鹿中卫,划给太子统领。”
这是朝堂上很多臣子反对给太子封食邑的原因,就连后宫中皇后,都对此感到忧虑——
“臣谢陛下教诲!”
朱由检安慰皇后时也说过这些,但他面对韩爌还是有些疑虑道:
韩爌饱读诗书,当然知道这两个字的来处,说道:“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
这是朱由检考虑之后,决定给太子的兵马。
“前汉郡国并行时太子有食邑,就是这个原因。”
这个问题,让韩爌一时语塞,认识到枢密院的提议也有缺陷。
朱由检没有强逼着韩爌做出许诺,他只要知道韩爌不反对就行。
“公开的奏疏如果不方便,还可以写密折,只有你我二人得知。”
官员的无能无耻,也超过很多人的估计。
他们都担心这件事将来产生祸患,在大明朝廷引发新的危机。
不过想着皇帝让朝廷制定的继承礼法,韩爌道:
『韩爌既不愿冒着得罪太子的风险反对分封食邑,也不愿违背群臣意见完全支持我这个皇帝。』
把独对和密折的事情略过,询问皇帝现在的心意。
这番话是在指责,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韩爌存在的问题。
这让韩爌感觉,太子食邑的事情真难办!但是再难办他作为首辅也要想出办法,又说道:
“先生可知养心这两个字,是从何处而来吗?”
整顿吏治之事,一直是他的施政重点,并且安排了忠于自己的心腹杨景辰主持。
“太子以后必然是要经常前往封地的,没有兵马护着,朕又怎么放心?”
虽然他们制定的继承礼法可以明确规定继承顺位,但是熟知历史的他却知道,如果再出现靖难那样的事情,礼法也不是不能被推翻。
『这个首辅,实在是有些不合格啊!』
所以朱由检决定,仍旧要保韩爌,让他在首辅位置上干下去——
朱由检微微颔首,说道:“卫所改制之后,一个五千户的卫,常备兵力其实也就五百人。”
就连首辅都是这个样子,可想而知其他官员会多么不堪。
这是朱由检之前在内阁设立军机处、从兵部份出枢密院的原因,也是他极力引导建虏去朝鲜的原因——
迈步走在养心殿的小院中,朱由检向韩爌道:
这些人留在大明没有事干,自然会琢磨如何取得皇位。
但是等到皇帝年老了,看着朝气蓬勃的太子,会不会感到担心呢?
不过加强太子的实力现在看着没什么,皇帝正在壮年时也不会想着防备太子。
“朕打算把东宁岛也分封给太子做食邑,就由先生在朝堂上提出来。”
朱由检微微点头,有些语重心长对韩爌道:“先生是朕选的首辅,有什么想法可以直接向朕说。”
东宁岛分封给太子虽然是皇帝的想法,却是皇帝让他在朝堂上提出来的。
“陛下对臣的教诲,老臣都记下了。”“这次太子的事情,陛下是如何打算的?”
“陛下如此厚爱,老臣铭感五内。”
韩爌在这个提议被皇帝否决后,也是彻底没辙了。
皇帝都对他如此推心置腹了,他当然要投桃报李。
韩爌想着袁可立等枢密大臣的上疏,又说道:“如果一定要给太子封食邑的话,一定不能把封地的兵马给太子。”
“臣以为可限制皇室成员分封,规定分封出去的都转为宗室,没有资格继承皇位。”
朱由检是不愿接受这个的,他说道:
说不定就会像历史上一样离职,和申用懋一样在大战中致仕,逃脱应该他们承担的责任。
这是他心里面私下认可的,只不过因为顾虑子孙,让他没有公开同意。
『不把他放在台上,东林党怎么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