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8章 募资百万(第2页)
不过这部分股份其实是东江航运公司持有,之前他卖出的时候大多是转让给股东,因此得到他们的同意。
现在要继续售卖,就不是那么容易了。而且他的心里,也有很多不愿。
朱由检也不想东江领把大明航运集团的股份卖出太多,削弱大明和东江领的联系。
在估算了一下成本后,他向毛承禄道:
“六成定金也可以,剩下的四成可以缓到明年支付。”
“你们东江领在前线打仗,应该优待一点。”
认为六万两银子已经足以覆盖成本,通州兵工厂拿着定金就能把五千支火铳生产出来。
毛承禄喜不自胜,连连感谢皇帝。
张维贤这时站出来道:
“臣愿出三十万两银子,购买三个卫的火铳。”
朱由检却没同意,向他道:
“通州兵工厂的设计规模,是每年生产五个卫的火铳。”
“英国公还是先购买一个卫,其余的以后再买。”
这让英国公“啊”了一声,有些不情不愿。
他实在没有想到,自己拿出银子,竟然还买不到。
这让他又向皇帝道:
“臣愿再出十万两,扩大兵工厂规模。”
“臣以为此等火器,每年至少应生产十个卫。”
其他封地贵族,同样建议皇帝增加火铳生产,并且纷纷表示愿意投资兵工厂,购买火铳装备。
但是朱由检却没答应,因为就连通州兵工厂,他都不知道能不能达到产能设计——
手工业时代的生产完全靠人,合格的工匠需要很长时间培养。
他之所以能开办通州兵工厂,还是因为在年前的朝鲜之战中、从朝鲜搜刮到工匠的原因。
没有这些工匠,他连开办通州兵工厂的初始班底都凑不起。更别说招募工人扩大规模,生产更多火器了。
英国公张维贤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只能不情不愿地表示,今年先买一个卫。
又预定了明后两年产量,打算再购买两个卫——
时日无多的他,迫切地想要增强张家的实力。
甚至打算在去世之前,看到张家能成功开藩。
朱由检答应了他的请求,让他付十二万两银子再预定两个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