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鹅踏雪泥 作品

第17章 小乔进城 三合一(第2页)

 厨房厕所一左一右,隔离得远。

 为了方便再过几个月就不方便的乔茗苕走动,宁渝找了许多废弃的瓦片和鹅卵石,在厨房和厕所之间铺出一条不易滑的道出来,再把土给压实喽,一切便这么大功告成!

 乔茗茗很开心

 她表达开心的形式就是时不时对宁渝来个亲亲,以及做饭和上厕所的频率直线上升。

 宁渝“……”

 挺好,这么来看厨房厕所搭得都挺值的。

 木棚搭完的第二天,朝霞漫天。

 古人曾说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村里懂得看天象的老人都说这是快要下雨了,还好集会是今天。

 在如今这个年代,集会是对买卖管控得稍微轻一些的时候。

 据宁渝解释,此地的县城集会每一个月才有一次,村民们带着家里的农副产品到县城,先出售给县里农场品收购站,这天里收购站大多都会收购。

 紧接着收购站再把东西运到供销社等地方,就能对外卖出。

 所以老周头才提醒乔茗苕今日要早晨五点出发,因为大家都是拎着东西要去卖的,去晚了收购站收满了咋办

 除了县城外,镇上也有集会。

 镇上的集会就比较简单了,每月农历的初一、初六、十一、十六等每隔五天的日子就有一次小集会。

 "镇里集会上有时也能买到好东西。"

 略微颠簸的驴车上,周苹果悄声和乔茗茗解释这些。

 半个小时前,乔茗茗迷迷糊糊起床,全程游离的被宁渝带着去洗脸刷牙,被屋外冷风一吹,又吃了两块空间里存着的葱花饼后,她就精神抖擞了。

 屋外天还未亮,远方天际处露出一抹鱼肚白。

 凌晨四点多的风吹得人不禁搂紧身上衣服,乔茗苕这会儿短袖外还披了件长袖外套呢,竟然还觉得有点寒冷。

 “要不要回去多加一件”宁渝牵着她出门,搓搓她的手问。

 夫妻俩走在去往村口的小道上,小道里时不时能听到各种鸟叫声,清脆悦耳。

 乔茗茗摇摇头,打个哈欠∶“不要,等我动起来就热了。而且,驴车那么多人,挤着不会冷的。”

 宁渝想想也是。夫妻俩很快就到达村口,乔茗苕带着大队长开的证明坐上驴车,晃晃悠地就往县城而去。

 车上人多, 整整坐了八个, 关键是人人都带着东西, 基本上是鸡蛋, 还有一些瓜果。

 周苹果瞧见乔茗茗来时就悄悄招呼她坐在最里头,因为这个位置最稳也最不易掉下车嘛。

 等到驴车开动后,她就和乔茗茗说着县城集会的事,从县城说到镇上。

 驴车上的大娘婶子们你的声音我的声音此起起伏,在黑暗中透着一股极强的生命力。

 周苹果几乎是靠在乔茗苕的耳边说“其实我有时还更愿意去镇上集会,每到逢年过节的时候,镇上集会除了粮食啊花生黄豆啊和猪肉买不到,其他很多东西都能买到。”

 乔茗茗眼睛放光“其他肉也成”

 “成!我们村里每户人家养的鸡鸭都舍不得吃,就等着拉去集市卖呢。”周苹果说,“有的人脑子好,唐际秋你应该晓得吧?我们这里每个镇子的集会时间不一样,他就会爬大半天的山路去隔壁兰花镇,从他们那儿买了羊,隔天再到我们这里卖!我偷偷观察过了,这样一倒手,每回都能挣四五块”

 最后“四五块”三个字,周苹果几乎是用气音说出来的。

 乔茗茗真真是惊奇了,竟然还有这种操作!

 村里人都说唐际秋是懒汉,可他能做出这种事,说明人家脑袋瓜挺灵活的,绝对不是世俗意义上的懒汉。

 周苹果还可惜,叹气说∶“我其实也这样想过,但是我没法走山路去隔壁镇,他每回回来时天都黑了,这太危险了,我不能干。”

 唐际秋这小子胆子也忒大了,大晚上的还能在山上拖着羊走,钱真该他挣。

 乔茗茗赶忙说“天大地大,安全最大。”

 她许是真有仔细观察过,心里估计也计划许久,最终因为种种原因把计划搁置。

 倒腾一次利润就这么多,谁看了不想挣呢

 乔茗茗忽然觉得周苹果这姑娘不但胆大心细,她还懂取舍,这点很重要。

 钱她眼红,几方她评估后发现自己做不了就能利索放弃,宁愿多编点竹筐慢慢挣钱,也不冒自己承受不了的险。

 最重要的是,她思维超前呀!

 在这个严禁倒买倒卖,村里人都觉得唐际秋走的是不正经的小道时,她却觉得人家够聪明够厉害。

 乔茗茗觉的再过几年,等改革开放了,这姑娘心性若没有变的话,那将如鱼得水了。

 她在这里心生赞叹,殊不知旁边的程芸芸也不由得震撼无比。

 程芸芸今儿也去县里赶集,她是最早到的,上车后便一头靠在稻草堆上,正准备睡一觉呢,就见乔茗茗来了。

 她顿时睡不着,于是断断续续的听到了她们的对话。

 唐际秋这事儿村里人许多人都晓得,但大家都沾亲带故,人家这事真查起来也算不得"倒买倒卖”违禁物品,于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过去了。

 当然了,唐际秋有心思瞒着,村里大多人便都觉得他累死累活只挣那么一两块。

 周苹果是自己好几次偷偷观察出来的,而程芸芸则是上辈子的几年后晓得的。

 几年后, 唐际秋在镇上买房, 又摆摊做起了生意, 村里哗然一片。人们这才晓得, 原来他手里有这么多钱呢!

 而周苹果呢……

 程芸芸开始回忆,上辈子村里实在发生太多事儿了,她又不和人相处,好些事情都遗忘了个七七八八。

 周苹果也该是很厉害的吧她想。

 驴车哒哒哒地往前走,天空渐亮,一抹朝霞出现在天空之上。

 乔茗苕和周苹果聊了几句后便靠着稻草堆睡过去了,早晨起得实在太早,伴着大娘婶子们的声音,她竟然也能睡得安心。

 然而,就在驴车路过一个水坑,“哐当”一下轻微摇晃之时,程芸猛地坐直身。

 她瞪大眼睛,心跳飞快。

 想起来了,周苹果死了呀!

 就在半年后,周家给周苹果招婿。苹果怀孕八个月时那男人的爹死了,女婿就带着周苹果回家奔丧。

 结果呢,还没三天,周苹果一尸两命的消息便传到了村里。

 这消息一传来,周苹果她娘受不了,一包耗子药就跟着去了。她爹呢,那个原本总是在槐树下说着东家长西家短的男人疯了。

 村里人看他可怜,便聚在一起约定好,轮着给他饭吃。

 但没出三天,他趁着大家农忙时从家里跑出来,嚷嚷着要去女婿村里找苹果,结果在半路上摔到河里溺死。

 这件事实在让人心悸,程芸芸那时候正怀着孕,也是八个月,不敢多听。

 她娘生怕她会害怕,愣是把她关在家里,不许她打听周苹果的事。

 然而多么震骇的事都会随着时间流逝渐渐被人遗忘,都不需半年,只要过一个月,周苹果一家人便消失在人们的谈论中。

 半年后,那个周家女婿回来了,说是在自个儿家那头已经又娶了一个,这次来上阳村是打算把周苹果家的东西给带走。

 带你家老祖个屁

 村里人气得牙痒痒,可人家是正儿八经领了证的,真真是周苹果的丈夫。

 后来是周队长这个新上任的公社主任跑回村里来,一通吓唬后,他才带着周苹果的那份东西走,而周家父母的只能忿忿放弃。

 最终

 程芸芸绞尽脑汁地回忆,想得都头疼了。

 她最后一次听到周苹果家的事,是在她家小丫上小学的时候。

 那时候严打,村里有人提起当年周家的女婿,说有男人跑出来举报,举报周家女婿几年前和自己的婆娘通奸搞破鞋,害死了老婆。

 证据

 证据就是周家女婿如今的儿子比实际年龄要大上半岁,村里人都晓得!

 于是在这严打的关头,这“可抓可不抓都得抓”的关头,周家女婿进去了,没再出来过。

 上阳村人感慨过后对此拍手称快,但没过多久,这消息跟风一样很快消散。

 毕竟是好几年前的事了,周志才又没什么关系亲近的亲戚,听听也就过去了。

 回忆完毕,程芸芸眼睛都要红了。本以为自己很可怜,原来周苹果比她还惨呢。

 顿时间,她看向周苹果的眼神有些复杂。

 周苹果∶ “…”

 咋、咋啦

 因为要赶集,老周头赶车时特意赶得快了些。

 他赶车的技术实在是好,乔茗茗一觉睡到县城就是最好的证明。

 老周头不但得赶车,还兼具看守乔茗茗的任务。

 乔茗茗这会儿深深觉得“村里有人好办事”的道理不错,老周头跟在她后头走着,有熟人了就“咳咳”一声,乔茗茗买东西的动作就会立刻停下来。

 老周头对县城还十分熟,有他指路乔茗茗着实少费许多功夫。

 她一路走来,忍痛放弃了许多东西,只奔着宁渝说的几个买。

 乔茗茗挎着个大袋子,站在肉铺前,靠着能在无形之中把人吹捧得飘飘然的嘴买到了一块一斤的五花肉,这是如今有钱有票都难买的好部位。

 难得来一趟,一块五花肉可不够。

 她身上肉票不算少,于是又买了两斤瘦肉以及几根骨头和半斤猪心半斤猪肝半斤猪肚。

 这些下水通通是用肉票买的,于是肉铺大叔很是爽快地给了她。

 不买不行啊,肉票也快过期了,还不如给用了,唉!

 因为舅爷站得远, 乔茗茗把东西塞到布袋里边时就偷偷放一部分到空间中。

 舅爷见到不算鼓的布袋点点头“过日子就该这样,往后要用到钱票的地方还多着。”

 乔茗茗乖巧地嗯了嗯。

 见她听老人话,老周头特别满意,带着她偷偷到一处巷子里,左看右看见没人后就敲敲门,门便打开了。

 “猪蹄有没”老周头问。

 对面也是个老头儿,笑嘿嘿说∶“咱俩什么交情,你问哪能没有。今儿赶集,就等着留给你。”

 老周头点头,把手伸到乔茗百前“把钱和你那肉票给张给我。”

 乔茗茗有点懵,但不妨碍她懂得看人眼色行事。

 她掏出钱票,对面的老头也从屋子里拿出一袋猪蹄。

 老周头接过后掂量一下,特别熟练地给钱给票,然后把猪蹄和剩下的钱票重新交给乔茗苕,啥也没说就带她离开。

 一场趋近于无声的交易完成。

 乔茗茗走了得有百米远才蓦地反应过来,我去,舅爷从前是常来这儿吧!

 肯定是,而且那位老人看着像是县里肉联厂的,要不就是家里有人在肉联厂做事,否则很难搞到猪蹄!

 乔茗茗顿时佩服无比, 望着前头舅爷的背影, 觉得人家更加高大了呢。

 从巷子里出来后,乔茗茗买到了卫生纸和电池。想了又想,她干脆又买几根蜡烛。

 蜡烛加上灯芯能反复用几次,手巧的“海螺姑娘”宁渝肯定会有办法搞到灯芯的啦。

 一口气买完这些,乔茗茗的下一站是药房。

 县里有药房,平常会对外收些中草药。她到药房时就有挺多农民带着自家采摘晾晒的中草药来卖。

 乔茗茗买了酒精买了绷带,又想买一些常用药。

 老周头见忙阻止“好啦好啦。”

 她听话的收手,离开药房后老周头就说∶“村里不缺这些药,要用时到我那里拿就是,而且你家边上那两大夫可比这些药更好用。”

 他这双老寒腿,被两人调理半年后好个七七八八,如今完全失去了天气预报的作用。

 乔茗茗不禁感慨∶“在村里可真省钱。”

 "嘿!那可不吗,我们都是必须买的才买,一年没往外花一分钱的人也有呢。"老周头笑着道,“还要去哪儿,该快些了。”

 乔茗茗立刻说“废品站。”

 “成吧,知青院那些娃娃也爱去那里。”老周头边走边说。

 去那儿干啥?买书嘛。

 书店的书种类少,价钱也偏贵,所以很多人都爱去废品站里淘。

 废品站不远,乔茗茗很快就到了。

 这里也很大,她发现许多家具横七竖八的放在里头。

 乔茗茗环看一圈后,直奔书本最多的区域。不过乔茗苕也没买什么,只拿了一叠报纸便算钱出来。

 老周头好似更加满意,夸赞说∶“不管到哪儿,懂得识字就不会做睁眼瞎。”

 乔茗茗笑笑。

 回去路上,要经过农产品收购站。

 周苹果和程芸芸似乎都在那儿排队,老周头见她好奇便道∶ “想看就去看看。”

 乔茗茗确实想去,她都来县里了,总不能还等着苹果转述给她吧。

 “哎,你也来啦。”

 周苹果被太阳晒得有点晕乎,见到乔茗茗后惊喜地挥挥手。

 程芸芸立刻转头,也冲乔茗茗不好意思地笑笑。

 乔茗茗来到两人旁边,抬头望着收购站挂出来的一排木牌∶“这都是会收的东西?”

 “对呢,这次收的可真多。”周苹果遗憾说道,“金线莲我前儿在山上也摘些来了,结果被我爹当凉茶喝了你瞧瞧,同样是凉茶,夏枯草可比金线莲便宜好几倍,他就非喝金线莲。”

 周苹果想起来就气,气得跺脚。

 程芸芸强忍着笑,阳光照耀下的周苹果无比明媚,她忽然就觉得这姑娘不能平白无故的没了生命。

 乔茗茗安慰她“没事儿,你下回再采些,也让你爹去多采些。”

 直接夸大价格,告诉他这玩意儿这回收是一斤三块钱,然后再把人赶到山上去,没采够一斤不准下山。

 当然啦,乔茗茗想归这么想,到底没说出口。

 她仔仔细细看了一眼木牌,忽然之间,眼神稍稍停滞。

 “那是山葵”

 “是嘞,挺难找的。”周苹果点头。

 程芸芸忍不住补充“水里生的能比地上生的多卖些钱。”

 确实是, 乔茗茗上辈子常吃日料, 水生山葵要更好吃些, 听说日本那里的山葵就是水生的。

 乔茗茗就好奇了“那咱们这儿有水生的山葵吗”

 “有吧,但是不多,很难找到。”程芸芸回想一番,“要不然收购站也不会挂出来。”

 说的也是。

 乔茗茗走上前看,发现基本没人带着山葵来收购站,水生的更是看不到影。

 快至午时,前来赶集的人早已登上了回家的驴车。

 乔茗茗还是坐在最里头,布袋放在身边,津津有味地听着大娘子们说有趣的事儿。

 "际秋那小子今天卖了不少钱吧,背了满满一大篓的菌子去县城。"

 “没有嘞,我瞧他是去他姐家,估计也是给他姐的。唐家那闺女儿嫁的好,这胎生完,她婆婆刚好退下给她带孩儿,她就接了婆婆的空去罐头厂。”

 周苹果偷笑,悄悄对乔茗苕说“那些菇他姐哪里吃得完,保准是放在他姐那儿,让那些邻居用东西换……”

 紧接着,婶子们又说∶“鸡好像不好卖了,咱们隔壁村办了个鸡厂,搞得县城里什么都缺就是不缺鸡。’

 “那味儿滂臭, 风一吹, 站在河边我都隐隐能闻到。我上回瞧周队长还到隔壁和他们说得注意卫生,人家还闲咱村多管闲事呢!”

 程芸芸警觉来了,鸡瘟来了。

 上辈子隔壁村有鸡瘟,后来是村里那两位大夫开药给调好的。

 后来宁渝跟队长说了许多养鸡的法子和注意事项,这才走到大伙儿的眼前。

 “哎,可惜可惜。我昨儿进山,在龙虎窟那个地界的水里见到了山葵,没想着去挖啊你们说说那个挖来,少说也能卖两三块钱……”

 乔茗茗竖起耳朵哇塞,真有水生山葵

 山葵对环境的要求特别高,不管是水源还是土壤都高。

 这代表啥?代表着上阳村有环境有条件种植山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