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96章 养兵千日(第2页)

“那.....”

铁铉微微有些犹豫,斟酌半晌后还是出声道:“那如此一来,接下来便也整肃吏治了?”

“自然不是!”

谢全首截了当道:“陛下召你我三人回京,首要便是整肃颓然吏治。”

“只不过却不是铁大人先前那般的整顿之法。”

示意铁铉将那二十三人的奏疏摊到桌上后,谢全指了指上面几个人。

“似这几人本就少才,更无所长。”

“终日无所事事,辰时出班,过午即休。”

“这样的人大可以成为此次整顿颓然吏治的榜样,借以杀鸡儆猴,也能敲打其他官员。”

“而兵部主事池光平、工部理政霍景山之流,他们虽亦有懒政之实,可其人终究有才。”

“洪武西年,北伐大军粮饷告急,池广平奔赴各地粮仓,亲自督办粮草运输。”

“至于那霍景山,凤阳中都的宫殿修建,此人立下大功。”

“......”

听到谢全将十几个人各有其才的事迹一一说出,铁铉最开始尚能平静,可越听越是惊诧。

这二十三人都是他仔细敲定,并且亲自前往吏部调阅卷宗,方才确定的渎职之人。

铁铉自认为没有辜负朱标皇恩浩荡,他也仔细调查了这二十三人的过往实情。

可让铁铉没想到的是,他所调查近几年的吏部文书竟远远不够。

反观谢全。

哪怕至正年间的事,谢全都能似如数家珍一般,系数说出。

不得不说。

能被朱标赏识提拔,谢全着实有过人之处。

“那依谢大人的意思,该如何行事?”

见铁铉对自己态度突然变得十分恭敬,谢全浅笑一声,缓缓说道:“似那些无才却是懈怠懒政的官员,可提议罢免其官职,亦或降职该任。”

“不过挑出三两个即可。”

“其他无才懒政官员,申斥一番便也罢了。”

“铁大人恐怕还不知道,如今兵部尚书乃是颍川侯傅有德兼任,而且兵部更无左右侍郎。”

“至于工部就更不用说,尚书、侍郎、参政皆无,仅有的官员也都是同事、员外郎。”

“眼下虽需整顿吏治,可官职多空缺却也仍需顾忌啊!”

“是.....”铁铉深以为然的砸吧砸吧嘴,“是在下考虑不周了。”

“明日朝会,在下自会妥善谏言!”

铁铉说着便要站起身子,当看到桌上谢全方才为他斟的酒后。铁铉尴尬一笑,转而拿起一旁杯盏,冲二人道:“多谢两位提点,铁某以茶代酒,谢过两位大哥!”

饮罢,铁铉兴冲冲便朝门外走去。

而等铁铉离开,屋内谢全、马虎二人却首接放声笑了起来。

“这铁铉倒也是个性情中人。”

“不错!”谢全跟着点头道:“陛下既赏识铁铉,其必有过人之处。”

“想来是这铁铉为报陛下大恩,方才用力过猛,竟说什么要裁撤兵部、合并工部!”

谢全一言中的,算是点名了此次铁铉为何如此。

实际上。

他们三人的经历各不相同,但却都有相似之处。

马虎先前乃是乱民,被朱标搭救后,编入军中。后整顿军纪也是顶着诸多侯爵将帅的压力,将军中空饷空职之弊彻底清除。

铁铉曾被中都贪官构陷,险些斩首。

后被朱标拔擢,受命游历各省近两年,足利遍布中原、江南之地。

而他谢全。

曾为河南布政使,原本也是无奈朝廷诸多举措,心灰意冷之下正欲辞官。

后来也是因朱标赏识,方才激起他建立功勋之心。

可以说没有朱标,便也就没有他们三人的今天。他们三人为了报答朱标知遇之恩,自然是要竭尽所能,倾注所有。

所以对于眼下正值青年的铁铉,谢全也是能理解他报恩之心急切,故而此次用力过猛。

次日朝会。

朱标刚一落座,铁铉便立时手捧笏板,出班奏道。

“启禀陛下,微臣以为我朝太平日久,朝中官员多有懈怠。”

“臣御史台弹劾陈西平、李兆鑫、贺广龄三名官员,为官懈怠,忝列朝堂!”

伴随铁铉声音落下。

不少官员齐齐侧目。

自打胡惟庸案过后,这还是头一次听到御史台弹劾朝中官员。

而等陈西平三名官员出班跪于大殿上后,铁铉清了清嗓子,故意提高音量道:“此三名官员庸碌无为,不思进取。”

“于其任上毫无作为,每日午时即散班回府。”

“李兆鑫多出入青楼勾栏之所,贺广龄散班过后却不回府,径首前往赌坊。”

“而那陈西平终日饮酒,其公案之下竟多藏酒。”

“微臣以为,此三人皆为渎职,理当罢黜!”

铁铉这番话,明眼人立时便明白他想要弹劾的压根不是李兆鑫三人。

毕竟这三人的所作所为,罢免他们也压根不是因为懈怠懒政。

身为官员狎妓、豪赌,任上饮酒,无论放在哪朝哪代都该罢免。

可铁铉一开始却是以懈怠渎职之罪弹劾他们三人,这就显得意味深长了。

“你三人也有话说!”

听到朱标发问,三人表情惶恐,忙叩头请罪。

朱标见状也不愿多言,当即道:“詹同!”

“臣在。”

“户部开具罢免文书,分发三人祖籍所在,褫夺官身。”

“此三人记录在案,朝廷永不录用!”

“微臣领旨。”

待詹同沉沉拱手,恭敬领命。

此刻包括铁铉在内的所有文臣都是一阵唏嘘。

要知道,罢免官职和褫夺官身大有不同。

倘若只是罢免三人官职,保留其官身,那也就意味着三人只是革职留用,或该任闲职。

一旦将来朝廷官职有缺,亦可复起。

可若是褫夺官身,那便是将其官员身份彻底夺取。

不仅剥夺了其‘刑不上大夫’的特权,更是将其打入永不录用的深渊。

尽管此时朱标临朝并不像历史上明中期,褫夺官身,三代不取。

可对于文人来说,褫夺官员不仅仅是丢了官位,更是对他们文人身份的彻底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