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太史欲来
第106章 太史欲来
整齐嘹亮的吼声,震动四野。
区区千人的气势,直冲云霄。
“好,好!封儿你练的好兵啊!”
刘备心里惊讶之极,丹阳兵是什么成色,他老刘还不清楚吗?
他自己在去年就接手了四千人,训练整编,丹阳兵最大的问题就是军纪,松弛散漫,骚扰平民。
自己花了很大的力气,也使用了各种手腕,才在几个月内整肃了军纪,把丹阳兵给消化了。
可现在,刘封跟前的这一千人,真的可以算是脱胎换骨,只是在军纪严明上,已经全然不逊色于他曾经在洛阳所见过的北军了。
区区一个地方郡国兵,居然有着北军的军纪,这就未免有些吓人了。
结果经过一番交谈之后才发现,原来来征辟太史慈的并非孔融,而是一年多前,被太史慈当救兵搬来的小军阀刘备。
但这个东西,投资太大,而且短期是看不到回报的,甚至为了支持刘备扩张的脚步,长期的利润也不会太高,甚至可能还得赊账。
有这么多独特的原因在里面,所以刘封一点都不害怕别人跟风。跟风的人只会被他用更新的技术进行吊打,输的更惨罢了。
最重要的是,两家的关系还没到位,要是如历史上联姻的关系,那倒是可以开启了。
这难度可不是几个月就能练习出来的,很考验力量和技巧,可即便达成了,也才是刚刚合格了第一关。
任何武器战术的兴衰,都是有原因的,而这原因的最底层基础,就是生产力的发展。
牵招经验不足,但天赋很强,也通过刘封的描述,想到了不少针对枪阵的方法。
若是不能用他,那再多的才能又有何用?
就像孔融一样,都喊他小友了,也没见对他委以重任,甚至连个官位都混不上。
在座三人中,刘备战事经验最为丰厚,很快就明白了枪阵的弱点,并且设计出好几套理论上能够打垮长枪方阵的方法。
刘备更为欣喜,让徐盛领部队回营休息,同时又让亲卫部曲接手泰山军俘虏,最后还派专人运送酒肉,犒劳刘封所部。
经此一事,太史慈心里更加绝望。
要是拒绝了刘备去找刘繇,又遇上同样的情况,那太史慈可没地方后悔了。
周教神秘兮兮道:“方伯恐子义难请,特修书一封,恳求孔北海帮忙举荐,由此可见,子义在方伯心中的地位啊。”
太史慈本人可是文武双全,身长七尺七寸,美须髯,猿臂善射,弦不虚发,是个真正的神射手。
如果连孔融这样口头上如此器重他的人都不会给他机会,那他还有出头的日子吗?
就这样,太史慈在家呆了一年多,听闻刘繇已经在江东站住了脚,正在与袁术交战,心里又生出了希望,想要去刘繇那里试试。
人家北军可是职业军队,拿着高额薪酬的,待遇极其丰厚。
无奈,刘封只能再次细细叙说,听的刘备、牵招、糜竺等人惊讶连连。
太史慈忍不住想要仰天长啸一句。
后来突围求援,带来刘备,孔融因此得济无事,于是更加重视太史慈,甚至不惜夸赞道:“你真是我的少友啊。”
这充分说明长枪方阵并不是无敌的,它的兴盛和衰亡也是波浪形的。
太史慈和其母焦氏又惊又喜,还以为是孔融终于开窍了。
想要用昌豨那些连皮甲披甲率都不高,训练也很一般的泰山军击败长枪方阵,那只有想办法利用地形,偷袭等战术,正面冲阵的后果已经是血淋淋的了。
但只要是想正面破阵,无一例外都需要重甲步兵和强弓劲弩,否则就只能利用骑兵机动性来消耗疲惫突袭对手了。
不忿是自己难道只配被如此小军阀看重吗?
刘备虽然贵为平原相,也是两千石的郡守了,可他毕竟没有地盘,就连平原县都被袁谭给占领了,本人只能靠着公孙瓒养着,颠沛流离,哪里是正牌国相,千里诸侯所能比的?
窃喜是原来也有人能看的出我太史慈之能,只是这样的人却只能颠沛流离,而孔融却怎么就如同目盲一般,不识英雄?
莫非是又缺钱了?
即便豪富如糜子仲,这一次也有些牙根发凉。
“子义,你能保证刘扬州一定能用你吗?孔北海也视汝如友啊。”
自从随刘备军击破了管亥,解了孔融之围,太史慈自觉已经报恩,又不见孔融重用,只能遗憾归家。
可结果呢?
“况且目前的长枪方阵还只是一个雏形,并非完全体,甚至可以用残破不堪来形容。能够大获全胜的关键还是敌人太弱。”
太史慈虽然很受刘备礼遇而感动,但还是有一些动摇,毕竟刘繇也是扬州牧了,而且还是老乡。
刘封先是一顿猛夸:“别驾对我父忠贞之心,倾力之为,有目共睹,我对别驾只有亲近仰慕之心,如何敢提吩咐
二字?”
若是长枪阵的威力真的如此之大,那刘备可就动心了。
这下可把太史慈和太史焦氏给震惊了。
这些长枪兵得先单独训练刺枪,训练手部的力气和发力的技巧,要做到刺枪能够扎破铁甲,最少是皮甲才算合格。
刘备先是让刘封讲述了一遍他是如何正面击溃泰山军,生擒昌豨的。
于是太史慈直接告别惋惜的孔融和眼馋的刘备,返回东莱去了。
这可不是刘封在瞎说,真正重装长枪方阵兵训练起来可是非常耗费时间的,最少起步也得是一、两年,而且哪有一上来就直接训练方阵的。
没下文了。
想到这里,太史慈忍不住开始动心了。
刘备很快就回过神,说了几句官面话后,话锋一转,直奔主题:“传我令,徐盛营骁勇善战,冲坚毁锐,乃是我徐州精锐之师。今日特赐汝等酒肉,人尽有之。”
尤其是太史慈,他当时可是接触过刘备本人的。
这样的人,哪里是寒门能养的出来的。
*************
青州东莱郡黄县,太史慈府上。
“而长枪阵非常累赘,而且缺乏侧翼和后方的保护,移动缓慢,转向迟钝。既害怕骑兵骚扰侧击,也非常害怕远程火力。尤其是现在部队装备很差,仅有皮甲护身,一旦遭遇强弓重弩,伤亡率一旦急速上升,长枪阵能不能坚持到接敌也是个很大的问题。”
刘封自然不能坑自己老爹,仔细讲解道:“首先,长枪兵首重训练,尤其是军纪,因为一人乱则乱一伍,一伍乱则乱一排,以此类推,枪阵崩解。”
“这次能够打出如此强大的战果,主要是三个原因,第一是昌豨轻敌,不识长枪方阵,贸然主动强冲我军枪阵,形同自杀。第二则是昌豨的泰山军没有多少远程火力,区区百十把猎弓,根本形不成威胁。最后一点就是,昌豨军完全没有同长枪方阵作战的经验,只会凭借血勇强行冲锋,伤亡居高不下。一旦士气衰退,很容易就形成了连锁反应,导致全军崩溃。”
封建军事时代里,重装长枪方阵死灰复燃的最重要原因,就是游牧民族轻重弓骑兵的组合出现。
归家之后,太史慈把事情告诉了他的母亲,其母极其失望,但也只能委婉道:“我很庆幸你得以报答孔北海啊!”
伱孔北海妄称天下名士,竟还不如人家刘玄德有眼光!
没想到,周教随后还取出了孔融的推荐信,信中盛赞刘玄德求贤若渴,知人善用,建议太史慈不妨考虑一下,可去徐州看看。
可即便如此欢喜雀跃,队伍却依旧没乱,士卒站在原地,虽有交头接耳之像,却没有乱窜之人,已经算得上是一等一的军纪严明了。
晚间,太史慈与其母商议。
他却是不知,如果不是刘封提醒,刘备还真想不起他了。